提起绵阳,你会想到什么?是川超啦啦队,是诗仙李白的故乡,是火遍街巷的绵阳米粉?还是家喻户晓的长虹家电?这些都是绵阳的老名片。今天的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硬核节点,成绵乐高铁飞驰穿梭,6 条高速纵横交错,9 座高铁站串联全域,已实现县县通高铁;南郊机场通达国内 50 多座城市,航线覆盖北上广深及西部枢纽;“铁公空” 三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让川北门户活力尽显。我是张文益,今天就从地理、历史、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带你解锁不一样的绵阳!
绵阳的发展速度简直像按下快进键!十四五期间,这座城市强势打造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 1500 亿元,先进材料产业达 800 亿元级,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分别站稳 600 亿、500 亿级台阶。仅仅几年时间,核医疗健康产业园累计签约 21 个项目,总投资超 240 亿元,剑指全球核医疗生态高地;惠科三次加码绵阳,累计投资近 300 亿元,带动新型显示产业产值逼近千亿,构建起全国少有的显示面板矩阵。838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 30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扎堆落户,这样的产业爆发力,在西部城市中首屈一指!
绵阳地处涪江、安昌江交汇处,山川相间、地势平缓,北部是肥沃的涪江平原,南部为浅丘山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罕见的侏罗纪,深水硅质海绵礁,比欧洲同类生物礁早 0.8 亿年,见证着 “沧海变桑田” 的奇迹。作为川北门户,它北接广元、南邻成都,东连遂宁、西靠阿坝,是川陕甘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北辐射的核心节点。这种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 的区位优势,让绵阳自古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之地。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2000 多年来一直是古蜀道上的文化重镇。秦朝时这里是连接关中与蜀地的交通要冲,汉代成为川北政治文化中心,唐代因诗仙李白在此成长而声名远播 ——“床前明月光” 的千古绝唱,就诞生于这片沃土。北宋时建有子云亭,纪念汉代辞赋家扬雄,历代文人墨客纷纷驻足,留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赞誉;始建于隋代的越王楼,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登楼可俯瞰涪江全景,尽显 “绵州揽胜” 的壮阔。
古代的绵阳,是川北茶马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蜀地的茶叶、丝绸经这里北上关中,秦陇的药材、皮毛南下入川,形成 “商旅不绝,货通四方” 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期,涪江水运兴盛,城南码头 “舟楫往来,帆影连天”,米粉、丝绸、茶叶等特产经水路运往重庆、武汉,成为川北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这种商贸基因延续至今,如今的绵阳通过 “川超” 赛事搭建消费桥梁,仅凭一张球票就带动综合消费 1.8 亿元,让千年商贸活力焕发新生。
绵阳的物产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涪江平原的沃土,孕育了北川苔子茶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000 余亩羌茶部落茶香四溢;江油肥肠、绵阳米粉更是火遍全国,成为刻在游子心中的家乡味道。生态方面,绵阳是 “植物界大熊猫” 距瓣尾囊草的唯一栖息地,九皇山景区层林叠翠,年综合收入同比增长超 108%;李白故居景区年接待游客超 6 万人次,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乐园,森林覆盖率高达 80% 以上,是名副其实的 “天然氧吧”。
绵阳自古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江油长大,留下 “举杯邀明月” 的浪漫情怀,其故居至今仍是文人墨客的朝拜之地;汉代辞赋家扬雄在绵阳讲学著书,子云亭见证着他 “默而好深湛之思” 的治学精神。近现代以来,绵阳更是人才济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们隐姓埋名,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成为新时代的 “无名英雄”。
近代的绵阳,书写着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1932 年,共产党员王敬德在安县(今安州区)策动孝泉兵变,成立 “川西北第一路红军”,面对敌人围剿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用 27 岁的生命践行了革命信仰。抗战时期,绵阳作为大后方,接纳了大批内迁工厂和难民,为前线生产军需物资、培养技术人才,成为支撑抗战的重要力量。北川等地的羌族群众也积极投身革命,用热血守护家国,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一批军工企业扎根于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在此诞生,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发的核心阵地,为国防安全立下汗马功劳;长虹集团从军工电子起步,逐步发展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巨头;让绵阳的工业实力享誉全国。这些项目不仅奠定了绵阳的工业基础,更铸就了 “艰苦奋斗、求实创新” 的城市精神。
如今的绵阳,早已从传统工业城市,蜕变为科技驱动的产业高地。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第一支柱,营收突破 1500 亿元,京东方、惠科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完整产业链,高铝盖板玻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中国第一。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速超 13%,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投资超 240 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生态集群。传统产业同样焕发新生,食品饮料产业营收达 600 亿元,绵阳米粉、北川苔子茶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实现 “老树发新芽”。
绵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极致重视。这里拥有 15 所高校、18 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6.9 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汇聚一堂,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创新打造 “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吸引全球 33 所高校、35 个顶尖团队入驻,近两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超 5 万名。
300 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69 名科技助理搭建的成果转化桥梁,让 “实验室里的想法” 快速变成 “生产线的产品”,人才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进入新时期,绵阳的科技故事还在续写,这座 “诗与远方” 与 “硬核科技” 并存的城市,还有太多惊喜等待发现。你心目中的绵阳是什么样?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晒出你手机里的绵阳美景、美食,让更多人看见这座城市的魅力!我是张文益,关注我,带你看盛视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