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街巷——皇华馆街
济南老街巷——皇华馆街
布建忠(小布丁)
一份执着的神情,
凝视着道口的路标。
行走在陌生的街巷里,
儿时的记忆,
几许迷茫徘徊在路边。
地名里的故事,
沉淀着几代人的经历。
一次多情的邂逅,
悄悄回望它几百年的历史,
怀旧的目光,
一步步寻找记忆中的影子。
这里曾矗立着一面高墙,
咫尺的距离,
里面透露着诡秘而又惊悚的空气。
离奇的演绎,
牵连着一代代学子的命运。
无形的门槛,
在这里丈量着高低的起伏。
承载十年、几十年的汗水,
在这里滋润春天的向往。
主宰命运的考官,
在这里谋划看不见的战场。
一里见外的开榜,
是这里打开大门的钥匙。
几位卸任的使者,
光亮体面地离去。
不长的街巷,
又回归了平时的宁静。
一段落幕的历史,
为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旷。
曾经沧桑的印记,
不要轻易地抹掉。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流淌着几千年不能停滞的血液。
注1:据了解,在1934年的《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里,就明确记载有“皇华馆街”。相关文章中曾记载,在清代,朝廷派往各省主持乡试的主考官被称为“皇华使者”,而济南的皇华馆就是接待来山东主持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官的公馆,也就是说,皇华馆是“皇华使者”的所居之地,是旧时科举主考官和副主考官的“接待所”。
随着时光推移和城市的发展变迁,“皇华馆街”等一些济南老街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2016年,出于对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考量,根据济南市政府的相关批复,包括“皇华馆街”、“东西菜园街”、“北察院街”等在内的8个泉城老街名再度被恢复,市民从这些街名中又感受到了浓浓的老济南味道和绵长的历史传承。
根据文献的记载,济南贡院总共举行过两百多期乡试,录取了近两万名举人。这些举人在进京赶考之后,又有接近五分之一的考生取得进士功名,其中更有九名状元。这些金榜题名的山东考生里,总共有二百多人担任过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我们熟悉的刘墉刘罗锅,就是在济南贡院中考取举人功名,进而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




注2:本文作者布建忠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山东广播电视报>专栏作家,<舜网文学>驻站作家,<中国诗歌网>、<网络诗歌网>、<中华诗歌网>、<中国微型诗歌网>等媒体会员、论坛元老及特邀作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