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悄悄的来,夏天不经意间安利了春天
南方的春天似乎总是那么的短暂,前一天小草才露芽,第二天小草就成了草了。
一声春雷惊天动地,土里的种子纷纷绽放着自己的曼妙身姿,如此美妙的雨夜,怎么守住巢穴而不动呢?夜生活嗨起来,你看春笋在春雷的呼唤之下,一夜之间往上蹿了一米多高;油桐花在春雨的沐浴之下,漫山遍野,一场春雨给绿色森林泼出了一幅天价油画。

惊蛰一过,夏天便耐不住寂寞了,忍不住出来安利春天,你看夏天悄然而至,在不经意间把春意暖阳给屏蔽了,清新美好的清晨残留着春天的气息,却又透露着夏天的活力。
天气温暖清朗,又不会令人酷热,这是近期福州最令人倍感舒适的一个时节。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太阳格外的勤快一大早就迫不及待的和地球见面了,夏天不期而遇,趁着这个早晚温差拉扯得比较遥远的日子,上山吧。
传闻中的关中村,我终于来了,美不胜收的线路
线路:鼓响桥-鼓响古道-王大坑-王大坑竹林-优山茶场-王大坑竹林-王大坑-鼓响古道-鼓响桥
公里数:8-10公里,爬升590米,下降590米
难度指数:⭐
温馨提示:早晚温差较大,请备一件防风防晒外套,做好防晒措施,防暑物品自行准备,可根据个人出汗量自备更换衣物。本线路大部分场景容易出片,可选择亮色服装出行!
全程无补给点,出发时带足1升以上的水或运动饮料以及少量补充能量的食物,如面包、肉干,建议带些糖果及榨菜(补充糖原及电解质)、防暑物品等。
交通:自驾导航鼓响三峰寺或者鼓响长信境,市区转车,乘坐607路公交车至里店站下车,步行2.4公里抵达鼓响桥头。建议自驾或者拼车较为方便。
那天我们偷懒了,只徒步了8.74公里,很值得哇噻的是这一路的风景。你不曾知道的历史故事,走完这条线,你就能了解到;你不曾知道的世界之最,你来了关中村,你就会知道;你尚未发现的线路,你走一圈会发现超赞的。
这一天超多行程亮点:
1、在这里探寻到福州地区最为壮观的古代石拱桥;
2、毗邻石拱桥的三峰禅寺(又称鼓响寺),感受了一番三峰寺里看三峰的奇特景观;
3、了解到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福州金鱼看闽侯,关中村潘氏金鱼;
4、了解关中村、六垱村的历史和产业(百亩梅花林、十里竹林徜徉大自然恋恋不舍);
5、挖不完的笋,吃不完的线面,是关中村和浦前村最好的写实,春天里来挖笋呀,夏天里来吃线面
6、登顶之后瞬间的视野开阔,万亩茶叶基地映入眼帘,惊奇的发现这里养了几匹骆驼和马匹;
7、用过毛笔,却没见过毛笔的制作过程,更不知晓制作毛笔的其中一种材料是紫竹;
8、优山农场的美,不是用文字可以描述的,一定是需要你亲自去感受的,唯有用一句话形容这美丽的地方:眼在天堂,心在自然。
鼓响桥下听鼓响,三峰寺里看三峰
闽侯被很多人称之为福州的后花园,诸多的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景观实至名归。
鼓响桥坐落于闽侯荆溪镇关中村鼓响自然村,这座桥始建年代不详,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在这个深山里,鼓响桥与著名的三峰寺仅隔数十米之遥,三峰寺的历史极其久远,禅宗文化影响深远。
鼓响桥由条石纵横垒砌而成,桥墩建于岸边岩石之上。这座桥全长11.3米,桥面宽3.35米,桥面厚度却仅有0.35米。溪流经桥而下,两岸悬崖峭壁,溪潭深邃,溪水形成高30余米的落差,急流把石潭冲击形成直径各1米多的3个石洞,急流冲泻洞中,发出“轰咚咚”的鼓响声,震人心魄,犹如千军万马出发之前震耳欲聋的擂鼓声,故名“鼓响桥”,更被称为福州地区最为壮观的古代石拱桥。
循水沿阶探入谷底,山涧两旁绿树成荫,古藤缠绕,半月形的单孔拱桥与水中倒影恰好勾勒成一轮悬在空中的圆月,犹如梦中幻境。
鼓响桥边上不远处有一块平地,就是现在鼓响停车场,那个位置很适合建桥,可为何当初人们弃易就难,偏要在峭壁急水之地建造这座鼓响桥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世外高僧来此参禅。人们时常能在悬崖大石或是高高的树枝上看到他打坐入定的身影。岿然不动、庄严慈悲的身影在周围峭壁急流的衬托下更显得超凡出尘,宛如神佛。
有一天,这位高僧飘然而走,不知所终。人虽远去,但他曾经打坐过的大石和树木却仿佛深受影响而拥有了灵性,让此地的人们世代顶礼膜拜。后来,信徒们就在高僧打坐的地方,依势而建此桥。传说中的神秘色彩,也给这座古桥增添了几分空灵幽静的色彩,让人心生向往。
鼓响桥附近的三峰禅寺的故事同样吸引着一众人群,三峰禅寺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之所以叫三峰寺,是因为寺对面有三座三峰,站在殿门口正中央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三座山峰。因附近有鼓响桥,人们又把它称之为“鼓响寺”。三峰禅寺坐西朝东,依山面溪,顺山坡拾级而建,中轴线上由东到西依次有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三殿阁均面阔五间,悬山顶,外围风火墙。天王殿进深四间,减柱穿斗式木构架;大雄宝殿进深六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结构,观音阁为两层木构建筑。寺内尚有元代石槽和题刻多处。
据说三峰寺在城工部事件期间和知青下乡的年代,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在三峰寺大殿最里面,还留有知青下乡时修建的房子。
这条线没有最美的风景,只有更美的风景
出发之前可以先观赏鼓响桥,这座具有历史印迹的古桥,感受一下鼓响桥下听鼓响的震撼和宏伟壮观的景象。
沿着鼓响村道进入第一段路程,在这里你将会发现这里有百亩梅花林,诚邀您梅花开时来此欣赏百亩梅花林。据说这梅花园是原福州市建新镇花乡,梅花是祖宗遗传下来的品种,历史悠久。栽培历史有80多年,因建新镇花乡拆迁,2003年迁移到南屿镇桐楠村和窗复村,后又从2011年搬迁到关中村古响。在古响栽培有200多亩,移植时间十多年。梅花园品种有:红梅、朱砂梅、宫粉梅、绿萼梅、垂枝梅、美人梅等品种,这些梅花品种适应本福建地区栽培。适应性强,梅花寿命有1千多年,对栽培土壤不要求,也是福建地区的梅花品种库。这片梅花园是本地树种规模之大,福建省内都少有。目前梅花园树大小有3万多株。
听着介绍,就能思绪飞到了春天时刻,你看……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梅花进入盛花期,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梅花灿若云霞,红的艳丽,白的雅致。人在花丛中,芬芳自然来。邀上三五好友,泡上一壶清茶,举杯品茗,满眼花世界,满口茶香味,春日暖阳时节的幸福时刻。
穿过梅花园,来到鼓响古道,从这里翻山越岭抵达王大坑(六垱村的一个小组村)。这条古道布满了爬藤植物,植被茂盛,由古道+台阶+硬化路面组成,古道长达2公里,爬升215米。还能看到此前荒废的枇杷林,着实可惜了,看着满树的枇杷,忍不住摘了几个尝一尝,真的是纯天然原生态的枇杷味。一路上各种植物看不完,根本看不完,邀上好朋友一起来帮忙看植物吧。
鼓响古道修缮很完整,很适合徒步。一下古道就能看见一条大马路,这是一条连接六垱村和王大坑的主干道。转个弯,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在眼前,上面的“金沙村”三个大字映入眼帘。牌坊应该是大家集资修建的,可见村民们的团结,加上一些彩绘图,更显牌坊的壮观。
牌坊边上就是王大坑,经过王大坑这个小村庄,宁静的村落偶尔传来鸡鸣犬吠声,甚是有趣。很快就进入王大坑竹林,这里的竹林美到极致,每一棵竹子都是笔直挺拔的,春天时刻,看不到不仅是满山的竹子,还有那挖不完的竹笋。大概2.5公里的机耕道和竹林土路,竹林长势很好,林子里并不显得有多热,反而是一阵风吹过的时候,那种凉爽的感觉,似乎大夏天喝了冰阔落的感觉,沁人心脾。
走过这段路很快就看到更远处的风景,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在召唤着我们前去游玩。走到山顶眼前一亮,刚才的竹林是毛竹林,一棵棵竹子高大伟岸,现在看到一片又一片细小的竹林,竹子的主干还是深紫色的,这又是什么竹子?据了解,中国书法最常用的毛笔的笔杆所用的材料,有一部分毛笔杆就是用这个竹子做成的,原来这是紫竹。
紫竹是禾木科刚竹属草本植物。紫竹的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幕环有毛,籍鞘背面红褐色或更带绿色;无斑点或常具极微小的深褐色斑点,此斑点在锌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较密的淡褐色刺毛;地下茎单轴型散生竹;叶片小,窄披针形,先端渐长尖,质薄;花枝呈短穗状,基部呈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笋期4月中下旬。紫竹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因而得名为紫竹。
紫竹有清热利尿,解毒除烦的功效,主治高热,小儿夜啼,狂犬咬伤等症。 紫竹竿色随竹龄而呈现翠绿,绿底紫斑、紫黑等多种色彩,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是中国传统的观竿竹类,可林植成景,也可沿建筑外侧作条带状布置,绿叶、紫竿、白墙相映成趣。紫竹材质坚韧,可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乐器及工艺品。在书法用的毛笔杆中,也很常见。
从王大坑往优山茶场的路段全是竹林,毛竹林、紫竹林,还有一些喊不上名字的竹子,形成整片竹林,只好许以它美名:大坑竹海。
刚从紫竹林处转了个弯,呀!好大一片茶山,瞬间觉得这里好熟悉,原来这是福州茶叶基地,之前和伙伴从寿山方向往这里跑过几次步。这次又解锁了一条新线路,太开心了。这个基地的生态环保做得非常好,之前这里有一个茶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知青下乡的一个据点。现在已经是私人承包了这里,茶场主人饲养了从新疆、西藏等地购买过来的马匹和骆驼。
看着马匹和骆驼在我们面前悠然自得,不禁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茶场主人做到了。每天面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闲庭信步,真好!
这里就是优山农场了,一条公路蜿蜒盘踞着整个茶山,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优山线,通往市区。一个巨大、清澈的天然湖坐落在茶场边上,在这里居住真的是依山傍水。宁静的湖面被几只大白鸭的嬉闹给打破了,蓝天白云、水世界、大白鸭……这才是人间仙境。
在优山茶场有农家乐,午餐我们就在这里吃吃喝喝,可以提前和农场主沟通好,想吃什么提前做准备。我们临时来,比较简单,正值春天,那就糟笋一盘、鸭肉粉干一碗,加上料酒的粉干真的太香了。
吃饱喝足,休息了一会之后,沿路返回,中间错峰另一段竹林回到王大坑,再原路回到鼓响村,彼时再进三峰禅寺参观,了解历史,弘扬文化。
一整天的行程完美落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