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贺州市人民政府_贺州要闻】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初夏的日光斜斜洒下,楼阁的轮廓在青石板路投下一片阴影,也留住了巷道的清凉。 漫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会在小桥流水、古厝小巷中模糊了时空的定位。
古村之夏,妙不可言。福溪村的夏天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砖木建筑特有的潮气,加重了清凉感。在村委附近,一片由数十棵古树组成的小树林把所有的酷热都驱走,白鹭在树冠上下翻飞,引得游人惊羡不已。
图为游客正在福溪村游玩
福溪村始建于唐末宋初,是一座集古道、古镇、古圩、古村和古寨于一身的传统瑶寨,也曾是潇贺古道从中原进入两广的重要驿站和军事古营盘。福溪村的“古”,体现在一砖一瓦之中,古石街、古庙、古凉桥、古营盘、古门楼、古祠堂、古戏台、古民居等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南古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迹”。既然名为“福溪”,自然与溪水脱不开干系,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沿着溪水溯源,就能找到这座古村的文化起源。
在广西仅有的十几个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中,福溪村独占两席,分别是楚王庙(又称百柱庙、马殷庙)和风雨桥。眼下正是流媒体时代,越来越多游客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福溪村的文旅魅力,慕名而来。来自广州市的戴女士对福溪村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我是通过‘小红书’了解到这里的,一下车就被这里的古树群惊艳了,这就是我一直想要找的古村。”来自肇庆市的许女士则认为福溪村的古建筑是绝佳的拍照场景,她说:“我一路过来都在拍照,每路过一个门楼,就忍不住拍几张,这个村庄的古建筑保护得非常好,身处其中,仿佛触摸得到历史。”
图为福溪村一隅
图为福溪村一隅
在900多米长的石板古街中,既有“利源号杂货”“陈家面房”等古老商铺留下的历史尘埃,也有年轻人新开的小吃店和文创店,新意与古韵交织成古今交融的交响乐。1997年出生的周杰体就是其中的一个创业者。从高中时期,周杰体就有了回家乡开店的想法,艺术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计划。他在福溪村古街中开了一家无人售卖的工艺品店,店里售卖的除了文创产品,还有家人和乡亲制作的手工艺品。“这些年来,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回家乡开店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作为年轻人,希望能够为家乡带来一点活力,让更多人了解福溪,爱上福溪。”周杰体说,他还在古街上开了一家油茶店,请姐姐帮忙打理,对于家乡,他既无比热爱,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家乡创业,还需要升级完善家乡的文旅设施。“我愿意做第一个回家开店的年轻人,我相信福溪的未来。”
图为“福溪业余剧团”一隅
图为福溪村一隅
在福溪古街的“福溪业余剧团”内,显示屏播放着福溪民俗文化宣传片,厅内也摆放着福溪村民的传统生活用品。近年来,为了增强福溪村的文旅影响力,富川文旅部门一直非常重视福溪村的民俗宣传,不仅打出了“玩在福溪,吃在岔山”的宣传标语,还积极组织村民排演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福溪村妇女主任周翠花就承担了组织人员表演的任务,她管理着一支32人的文艺队,虽然队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60多岁,但大家对文艺表演乐此不疲,也积极地向游客宣传福溪村的民俗文化。“我们福溪村有百烛千灯火把节、耍春牛、哭嫁、诓赖等旅游体验项目和特色展演,作为福溪村的一员,我们都有义务把家乡的文化魅力宣传出去。”虽然已经年逾五旬,但勤劳乐观的周翠花笑容常挂脸上,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她还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价格也十分实惠,每到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常常都会客满。
“身伴灵溪过村庄,房前屋后饭菜香,青石作伴衣边过,古道探幽尽沧桑。”如果时空真的扭转,当年的福溪村村民定难以想象家乡的一砖一瓦能保存到千百年之后,更难以想象未来的福溪村村民会过着如此平和、幸福的生活。在文旅活动逐渐下沉的当下,越来越多像福溪村一样的古村落抓住了文旅发展的机遇,而居住在这些古村中的原住民,也在不断提升的物质生活中,得到了精神的富足。
千年福溪的波光,将继续荡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