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为时代存照
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文化的脉动、艺术的巧思
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6月6日
位于姑苏区景德路523号的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正式开馆
来啦!
苏州文化新地标!
不弃电影、胶片长存
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坚守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
是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初心
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
在北京之外设立的首个分馆
江南分馆的落地
既是姑苏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延续
更致力于成为
长三角电影文化新地标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全馆共设置4个放映厅,包括1个巨幕影厅,2个特色影厅以及1个VIP影厅,座位数共计600余个;还设有艺术展陈区、文创区、露台体验区等多样化的艺术空间,为学术研究、文创开发、艺术电影创作与发行提供服务平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观众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和创意,也为电影文化交流搭建一个更高更广的平台。
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表示,作为苏州文化新地标,江南分馆将国家优势项目与江南文化内涵尤其是苏州非遗工艺传承有机融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人文经济学的典型案例。
作为艺术电影展映、交流
的重要平台
江南分馆开馆受到了众多电影人的关注
贾樟柯乌尔善张律等三十多位电影人
纷纷发来祝贺视频
开馆现场,曾在《过春天》《孤注一掷》《第八个嫌疑人》等电影中有精彩表演的青年演员孙阳获聘为全国艺术电影联盟及江南分馆艺术电影青年大使。
开馆当晚
特别放映了与苏州渊源颇深的
默片配乐版《盘丝洞》(1927年)
电影《盘丝洞》剧照
影片在苏州虎丘剑池取景,主演殷明珠也是苏州人。此部影片真迹曾在社会动荡中失传,八十多年后,2014年从北欧挪威寻回残片,举世罕见。
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珍宝级影片,十年来《盘丝洞》不断重映,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多领域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为配合此次特别放映
江南分馆还呈现以
《盘丝洞》——西游与东归
为主题的艺术首展和文创产品
让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影片寻回细节
并多维度领略影片艺术魅力
像《盘丝洞》这样的电影遗珠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比比皆是
修复
是它们重现生命力的唯一手段
电影《盘丝洞》剧照
“抢救”经典
正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使命所在
数据显示,从1958到2023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共收纳了自1922年以来的三万多部中国电影,底片、拷贝超60万本。
截至2024年3月,修护工程共完成2K精致修复影片560部,4K精致修复影片26部,数字化转换及高清修复影片2460部,保护性修复影片10235部。
电影《小城之春》剧照
电影1秒24帧
意味着24格胶片
画面需要一格一格修复
一部电影可能有十几万帧
修复师与时间赛跑
为艺术拂尘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无疑将同样担起这份责任
让更多观众能够一睹这些光影宝藏的“真容”
同时
依托中国电影资料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和一流的策展团队
江南分馆将开展艺术电影常态化放映、
电影展映、电影艺术展陈、
电影大师讲座等一系列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电影党课学习基地”
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电影文创开发基地”
也于现场揭牌
让珍贵的中国电影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文创品牌“影资文创”
将与苏州非遗制作工艺结合
推出全新的文创故事及文创产品
演绎江南文化与光影经济交融共生的
新时代范式
江南分馆的绚丽绽放
是与姑苏“气质”的完美合拍
苏州
与中国电影资料馆
结缘已久
中国电影资料馆
已与苏州合作举办
四届“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
如今已成为苏州影迷每年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不知不觉间
独属于这座城市“迷影文化”正在形成
如果说修复影展
在培养更多经典艺术电影的爱好者
那江南分馆
无疑是给迷影文化建了南方的“家”
“修复电影的原则是修旧如旧,这种理念和苏州的古城保护不谋而合。”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策展人沙丹认为,苏州的城市气质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很搭”,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有着天然的“合拍”。
依托古城历史文脉
苏州正导入优质业态
丰富文化消费场景
让“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繁华依旧
与江南分馆隔河相望
运河剧场、麻花营地、长船湾青年码头
正成为观众看剧的精神家园
事实上
苏州一直是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重地
既输送了源源不绝的人才
又酝酿着温柔婉约的故事
江南分馆的落成
是这段情缘的续写
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摄影:王震杰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