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位旅者在途经寒山寺时,挥毫写就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自此,枫桥便成为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打卡胜地。然而,在这枫桥之内,却隐匿着一座极不起眼的园林,不起眼到许多人将其与旁边的配电间混为一谈,匆匆而过,未曾细察。这座园林,便是“一枝园”。
说来也奇怪,在三元二村生活了一年多的我居然从未听说几百米外就有一座精致的园林,属实是“灯下黑”了。
园林规模不大,小到逛完整座园林只需三分钟,但就是这样一座袖珍的园林,却包罗了湖石、池塘、回廊等园林要素,营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清幽雅致。
一枝园原来是段玉裁在枫桥寄居的栽宅园。53岁那年,这位出身贫素却才华横溢的学者,移居到了这里。他始终铭记“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穷”的祖训,将著书立说视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和追求。
来年,段玉裁不幸跌坏右腿。不敢想象在那样一个环境艰苦、条件简陋的年代,残疾的他是如何坚持伏案写作的。可是他正如园中的竹柏一般傲然挺立,潜心注释《说文解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撑铁骨莫支穷”。可能他也没有想到,这本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影响了他的后辈——“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
一枝园沿着大运河而建,从园中往外看,便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枫桥。在漫长无尽的黑夜里,只有钟声渔火相伴,“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张继写下这首诗时是惆怅的,段玉裁是否和他一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偶然间传来的是寒山寺的余韵,悠悠然与一枝园融为一体,让人不禁沉醉。
不知是不是因为冬天的缘故,园中的一切显得极为萧瑟,似是无人打理,又好像被打理过一番。
我想,无论是我还是段玉裁,亦或是当年的漂泊旅客,还是墙上那只信鸽,都不过是其中一匆匆过客。尽管各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但在园林的悠悠岁月面前,我们的存在都显得如此短暂而渺小。
和不远处江村桥上热闹非凡的场景对比,一枝园显得格外冷清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小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