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东部,有两座地级市市区仅相隔一条长江,直线距离近1公里,是我国距离最近的两个市区,他们就是黄冈市和鄂州市。
这两座城如此紧密相连、彼此守望,以至于两地居民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城市就能观赏到另一城市的风光,这是我国唯二的双城记(另一个双城记故事是台北和新北)。如下图所示,两个城区隔江相望,坐公交只需要一块钱就能到达彼此的城区。
那么肯定很多人会问,如此相近的两座城市为何不跟武汉三镇一样合并成一座大城市,虽然无法跟武汉相比,至少要比隔壁的黄石要强吧?而如今鄂州成为全国最小的地级市,黄冈市区实力有限,背后却拉着700多万的黄冈革命老区的人民奔小康,这些年人口流失严重,成为湖北最落后的区域之一。
今天主要谈谈鄂州和黄冈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历史上的黄冈与武昌(今鄂州)
鄂县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秦置鄂县,属南郡,到两汉时期属江夏郡(现武汉)。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权自公安迁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南北朝时期为鄂州郡,归属郢州(现武昌)。隋以后,郢州改鄂州,武昌县(今鄂州)归鄂州(今武昌)管辖(我差不多要被自己绕晕了)。元推行行省以后,行省武昌府逐步出现,武昌府和武昌县同时出现(相当于长沙市和长沙县的关系的),只不过武昌府府治在江夏县(今武昌),武昌县在鄂州。如下图,大概就是这样。总之,先不要管名字,鄂州(今)长期以来基本归属武昌(今)管辖,不过武昌鱼的故乡肯定在鄂州。
而长江对面的黄州府在明清以来行政基本稳定,在明朝中期,黄州府就开始辖有黄冈、麻城、黄陂、罗田、黄安、蕲水、广济、黄梅8县和蕲州,至今这一格局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在清朝之前,鄂州和黄冈在行政上基本没啥交集。当然两座城市长期的隔江守护自古都一直在,曾经生活在黄州苏轼写的《武昌西山》:“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可以看出,苏轼对鄂州风景的肯定和热爱。
二、武汉三镇合并鄂东南群龙无首
民国时期武昌府和汉阳府的府治加上汉归属汉阳的汉口合并成为一个新城市——武汉,民国时期的武汉地位非常高,无论是行政还是经济,曾一度成为民国首都,之后也经常直辖归属中央直接管辖。如此一来,千百年以来相对稳定的武昌府和黄冈府行政区划变局开始出现了,一方面武昌府老大不再管他们了,包括咸宁、黄石和鄂州等地,必须有一个新的老大出来。另一方面,跨江区划成为可能。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后,鄂州行政归属出现了频繁的变更,根本原因还是鄂东南已经没有老大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鄂城县属于大冶专区管辖,后来又划入了黄冈专区,到了1965年,鄂城县又被划入咸宁地区,至1979年,又再次被划入了黄冈地区。
三、鄂州的华丽转身
进入80年代,县升级县级市,县级市升级地级市经常发生。而鄂州却完成了一步到位的华丽转身,一跃从一个县连升两级直接成为地级市。
1983年10月,划鄂城县、县级鄂城市(1979年分设)及黄冈县的黄州镇,建地区级鄂州市,鄂州市在原江北黄州镇地区设置了鄂州市黄州区。1987年2月28日,鄂州市黄州区被撤销,原黄州镇划归黄冈县。同年5月正式移交,至此两兄弟彻底分家。
1990年12月,撤销黄冈县,设黄州市。1996年5月,黄冈地区撤销,设立地级黄冈市,县级黄州市一分为二,分设黄州区和团风县,自此黄冈也从完成升级。不过说实话之前黄州本来就是黄州府,现在饶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地盘的行政地位一点都没变,唯一的不同是协助鄂州从鄂州县摇身一变成为了地级市!
从此,湖北诞生了一个人口仅百万,GDP破千亿的特区地级市——鄂州,全面第二小的地级市!而黄州变成了黄冈,其他似乎依旧没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