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汨罗江的堤岸上,江水平整如镜、波澜不兴,堤岸边覆盖着厚厚的枯草,间或有丝丝青绿夹杂其中。
这是初春时节的一个下午,屈子文化园几乎没有游客。正像屈子投江的那一刻,周边也是没有人的。注视着清澈的江水,我在猜想屈子到底是从哪个地方跳入汨罗江的?那时的江水应该是波涛汹涌,但绝对是清澈见底的。以屈原的性格和生活习性,浊浪滚滚的江水定是不愿意沉入的。干净的人生和孤傲的灵魂应该奔向洁净的世界。
一条小溪上横跨着一座桥,名濯缨桥,据说是当年屈原濯缨濯足的地方。传说屈原好洁成癖,自幼有一日三濯缨的生活习惯,他中意于一条叫玉水的小溪,常在石板平桥下洗帽子、洗脚,就名叫濯缨桥。后来玉水改道,桥被冲毁,人们就重建此桥,并移到了汨罗江边。名还是那个名,桥早已不是当年的桥。
汨罗江边的一块高地上,修竹森森、林木茂密,一座红柱白墙的建筑矗立其上,这是屈子祠,供奉着屈原的牌位。多年前游历三峡时路过湖北秭归县,也有一座屈子祠,建筑式样与此类似,那里是屈原出生的地方。
穿过屈子祠,还有很多建筑,包括屈原纪念馆、屈原碑林、离骚阁、天问坛、九天阁等,要是时间充裕并且爱好书法的话,大可在这里待上半天。
一潭清澈的湖水边,有一排整齐的茅草房,那是屈原旧居。但房子肯定是新盖的,两千多年的风雨早已把当年的茅屋吹的片草不留。
穿过宽大的广场,在另一块台地上,有许多灰色的建筑,这是屈子书院。屈子书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培养了许多历史名人,虽几经兴废,但一直存留。现在的屈子书院是近年新建的,占地规模很大。进出多个建筑,只在一座大厅里发现了两老一少三个人,可能是值班的一家人,着实有些冷清。
广场一角,摆着多个半新不旧的龙舟。现在是寒冷的季节,它们还没有用武的地方,待到农历五月,它们就该大显身手了。
一个人孤寂的走出了屈子文化园大门。回头望了望,今天的屈子文化园很有些孤独,正如当年的屈原一样孤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注:屈子文化园是一座4A级景区,在湖南省汨罗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