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7日,新密市袁庄乡陈垴村在大山寨脚下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陈垴村党支部联合郑州市农机中心驻村工作队,组织30余名党员群众,带着电锯、手钳、镰刀等工具,开展义务劳动,旨在开辟一条通往大山寨的上山步道。
“垴”在康熙词典中意为“山顶上的平地”,陈垴村因建于山顶平地的巍巍大山寨而得名。大山寨始建于清咸丰十年,由村贤陈宗文带领村民自发修建,用于防范匪患。如今,大山寨环境优美,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旅游开发前景广阔。然而,由于缺乏登山道路,大山寨的发展受到限制,村民守着“宝藏”却难以致富。陈垴村党支部急群众之所急,决定开辟登山步道,为建设富裕新陈垴、造福子孙后代迈出关键一步。
上午10时左右,随着山上气温逐渐升高,大家的劳动热情愈发高涨。活动现场彩旗飘扬,从山脚下一路延伸至山寨大门。参与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从山上、一组从山下同时进行清表作业,歌声、笑声与电锯声交织,回荡在山野间。
共产党员陈朝鹏将鲜艳的党旗插在山岗高处,为这场劳动增添了一抹庄重而热烈的色彩。村支部书记陈建涛走在队伍前列,一边组织劳动,一边手持手钳,剪断一株株毛寨,为后续队伍开辟道路;72岁的退伍老兵陈铁豹干劲十足,手中的电锯一刻不停,展现出不输壮小伙的精神风貌。共产党员赵花敏同样不甘示弱,手持镰刀忙碌其间,还动员丈夫陈有臣一同参与,夫妻携手的身影赢得众人称赞。
群众郑坤是出了名的“干活好把式”,他只顾埋头苦干,汗水湿透了额头也不停歇。陈树森平日在新密某工地开铲车,听闻村里开展义务劳动修上山道路,主动停工一天返乡参与。此外,陈金明、陈大州、吕彩红、陈海彬等众多党员和群众也都积极投身其中。
午餐时间,村委准备了矿泉水和火烧,大家在大山寨寨门前席地而坐,开启了一场特殊的聚餐。经过一天紧张劳作,一条羊肠小道初步成形。尽管大家疲惫不堪,但想到开发大山寨的心愿,都毫无怨言。
据了解,此次义务劳动不仅展现了陈垴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体现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盼和积极贡献。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陈垴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冬
wjz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