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国内各大景点是人满为患。而“五一”长假刚刚结束,相关数据就已经出炉。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数达到3.14亿人,总消费达到1802亿元,人均消费570元。于是,就有不少人感到奇怪,不是说现在经济这么难,大家收入在减少,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愉快的旅游呢?
实际上,今年的“五一”假期,多数人是在“穷游”。从表面上看,今年五一旅游人次暴增11%,但人均每天消费只有114元,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缩水6.7%,少了40元。不仅如此,今年选择短途游的人数大幅增加,而跨省游人数下降12%。在餐饮方面,各大景区周边餐馆人均消费下降26%。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酒店遭遇“史上最冷的五一”,空置率创下新高。反而是经济型酒店入住率突破92%。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了省下住宿费,在自己的车里过夜。显然,老百姓在收入不增或者减少的情况下,在消费方面已经越来越理性,喜欢在精打细算中收获旅游快乐,这也不失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每到节假日,国内居民即使手里并不多,却还要选择“穷游”呢?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第一,通过旅游可以缓解生活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特别是经济不景气,赚钱难的情况下,人的精神压力就大,而出去旅游可以通过亲近大自然,更好的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才是忘掉烦恼的最佳途径。
第二,选择“穷游”花不了几个钱,但是能够过一个快乐的“五一”假期。从表面上看,现在很多人收入不增或减少,但是如果选择廉价航空,报名低价旅游团,住便宜的民宿,去小饭店吃饭,选择免费或半价票的景区。于是,很多人就发现,原来花小钱也可以看大世界,旅游消费降级,快乐却不打折。
第三,“羊群效应,跟风旅游”。在国内很多人都有从众和跟风的心理,就是看到周围人都在“五一”假期出去玩了,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就会选择带着家人出去游玩。只不过别人去国外或热门景区游玩,而自己就在家周边的旅游景点逛一逛。实际上,好面子和不服输的心理驱使人们即使经济不宽裕,也要咬牙出游。
从刚刚公布的数据看,国内很多人在“五一”节选择了“穷游”,就是收入虽然下降了,但是可以选择较为省钱的游玩方式,照样可以获得满满的快乐。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出去旅游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而现在是给疲惫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这也反映出,国内居民的一种更理性,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