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当三千年前的礼乐余韵与新时代的文明交响在渭水之滨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宝鸡徐徐铺展。5月17日至20日,以“周风雅韵 礼行华夏”为主题的2025年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盛大举行,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基因的城市,正以创新之姿让周文化焕发新生,为地域文化传承、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品牌塑造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开幕式现场
深耕地域文脉 描绘文化高地新图景
八百里秦川风起云涌,三千载文脉源远流长。宝鸡,这片浸润着周文化精髓的沃土,是周王朝崛起的摇篮,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周原遗址的残垣断壁间,依稀可见西周王朝肇兴时的雄浑气象;青铜器上斑驳的铭文,诉说着礼乐文明的辉煌灿烂。何尊内壁镌刻的“宅兹中国”四字,不仅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更将宝鸡与华夏文明的根脉紧紧相连,使其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心驰神往的精神家园。
多项活动精彩纷呈
本届周文化旅游节以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格局,首次将“周文化”作为贯穿始终的灵魂主线。5月19日晚的开幕式现场,石鼓山上华灯初上,古韵流转。四言诗经体《宝鸡赋》在舞台上缓缓吟诵,“岐嶷周原,姜水汤汤。文明肇始,礼乐之光”,铿锵的韵律、优美的词句,将宝鸡的历史文化、秀美山川与荟萃人文娓娓道来,仿佛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未来3至5年,宝鸡将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周文化IP,让“周礼之乡”的文化品牌熠熠生辉,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绽放独特光芒。
“我们希望通过本届旅游节,让周文化走出典籍、走出博物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宝鸡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魏昕林的话语中饱含期待。为实现这一目标,旅游节汇聚了各方力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文物局等省级部门单位负责同志来到现场,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及周边省份重点旅游城市、周文化相关城市文旅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周文化传承发展大计。
精研文旅融合 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是各地探索的重要课题。本届周文化旅游节匠心独运,精心策划十大主题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沉浸体验、互动交流等多元形式,将周文化的深厚内涵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古人”穿越时空来赴会
步入陈仓老街“周风古集”,时光仿佛倒流三千年。随着激昂的擂鼓声响起,“武王开市”表演震撼登场,威风凛凛的“将士”列队而立,婀娜多姿的舞者翩翩起舞,生动再现了西周集市的热闹繁华。“周风礼序”环节中,冠礼、笄礼、婚礼等周代礼仪依次展演,庄重典雅的仪式、古朴考究的服饰,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周礼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东岭廊桥上,社火脸谱、凤翔泥塑、千阳刺绣等20余个宝鸡非遗项目争奇斗艳,身着周制深衣的摊主们一边展示精湛技艺,一边讲述非遗故事,非遗文化与周文化相互交融,绽放出迷人光彩。
周服秀活动负责人李彤说:“为了还原西周集市的场景,我们翻阅大量典籍,走访多位专家,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看到游客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实景古韵国潮华服秀堪称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300余名演员身着以青铜器纹饰、青花瓷图案、戏曲元素、飞天形象、剪纸艺术为灵感设计的华服,在陈仓老街茵香河畔款款而行。灯光璀璨,水波潋滟,钟鼓之声与悠扬古乐交织,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国风画卷。许多市民游客也身着华服参与其中,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中学生王雨桐在参与表演后兴奋地说:“穿上这身华服,仿佛穿越回古代,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要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同学,让他们也爱上传统文化。”
“诗经里的宝鸡”配乐朗诵活动则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诗韵。朗诵爱好者们以歌伴舞的形式,深情吟诵《诗经》经典篇章,将诗歌背后与宝鸡相关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台上台下齐声吟诵,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古老的《诗经》在宝鸡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市周文化爱好者袁博说:“在朗诵和倾听中,我深刻感受到宝鸡与《诗经》的不解之缘,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这样的活动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现在。”
智能机器人成为亮眼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一款名为“周周”的智能机器人成为周文化旅游节上的亮眼明星。研发团队以周文化为灵感源泉,自今年2月起精心雕琢,赋予其AI大模型智能巡航系统与语音交互功能,搭载DeepSeek与豆包双模型,使其兼具智慧与温情。活动现场,“周周”迈着灵动步伐,以亲切活泼的语言为游客讲述周文化故事。无论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典故,还是何尊铭文背后的深意,“周周”都能信手拈来、生动演绎。它还能与游客自然互动,时而握手问好,时而俏皮调侃,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拍照打卡。
市民周红霞笑着说:“这小家伙肚子里装的学问可不少!原本难懂的历史知识,经它一讲,变得有趣又好记,科技和文化结合得太妙了!”陕西鼎宇集团总经理冯振华说:“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古老的周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音乐会上的歌舞表演引人入胜
此外,“‘音’你而来·拾光宝鸡”本地音乐团体演出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巧妙融合,奏响中国风旋律;《印象·大周》通过创意展销、典故演绎、周乐展演等活动,重现周代市井生活;“礼乐千年”周礼文化传承展示通过“周服秀”、开笔礼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大学生周文化创意展演、周文化COS动漫节等活动,则为周文化注入青春活力。全市262个点位同步开展的户外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让周文化的光影魅力走进千家万户。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旅游节期间,中国周原景区、周公庙景区等景点人气爆棚,游客接待量与旅游综合收入屡创新高,有力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宝鸡文旅产业注入澎湃动力。
统筹全域资源 锻造城市品牌新名片
一场成功的文化盛会,离不开精心的谋划与高效的统筹。为确保周文化旅游节圆满举办,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筹委会,从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到宣传推广,全流程统筹协调、精细部署。市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对活动品质提出严格要求,为旅游节的高规格、高水平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古韵国潮华服秀”惊艳亮相
在宣传推广方面,宝鸡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活动前期,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形式,提前预热造势;活动期间,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深入报道,运用图文、视频、直播等多元形式,实时呈现活动盛况。社交媒体上,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话题热度持续攀升,阅读量破百万次,一张张精美的活动照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吸引着全国网友的目光,让“看中国,来宝鸡”的城市品牌愈发响亮。
旅游节还特别注重全民参与,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公安干警、环卫工人等各界代表参与开幕活动,让城市建设者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受邀参加活动的李玉娇激动地说:“作为宝鸡人,看到家乡的文化受到这么多人关注,我感到无比自豪。以后我也要当好周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宝鸡、爱上宝鸡!”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不仅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凝聚起共建城市品牌的强大合力。
宝鸡市周文化研究会会长任周方难掩激动之情:“这次旅游节对周文化的呈现堪称惊艳,它用创新的方式让古老文化‘活’了起来,让更多人领略到周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文化传承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武王开市”引爆现场
虽然2025年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已经圆满落幕,但周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永无止境。这场文化盛宴留下的,不仅是精彩难忘的回忆,更是宝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坚实步伐。未来,宝鸡将继续深挖周文化内涵,以文化铸魂、以旅游塑形,让周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吸引更多人走进宝鸡,探寻华夏文明之源,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宝鸡融媒 毛丽娜)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赵彬瑞拍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