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梧桐树影婆娑,阳光穿透枝叶,在路面洒下跳跃的光斑。咖啡馆门前随意摆放的桌椅间,慵懒的咖啡香气弥漫。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或悠闲漫步,或举起手机捕捉光影,时光仿佛在这里被温柔地调慢了速度。
在社交媒体上,这里被誉为“昆明的武康路”“昆明的小上海”。它,正是西山区与金碧街道倾力打造的巡津片区都市慢生活旅游休闲街区。
这片曾沉寂于城市记忆的老街区
悄然蝶变
成为如今年轻人追捧的
休闲新地标
梧桐林荫 邂逅“啡”常时光
步入巡津街,高大茂密的梧桐形成的林荫道,宛如天然的绿色穹顶,瞬间隔绝了都市的喧嚣,投下一片沁人心脾的静谧。道路两侧,风格各异的咖啡馆林立,精致的创意壁画点缀其间,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继教场中路“蓝花楹少女”、翠湖边中和巷“三角梅簪花少女”墙绘相继引爆打卡热潮后,一幅清新灵动的“梧桐少女”主题墙绘近日在西山区金碧街道巡津街惊艳亮相,为夏日春城注入盎然绿意与文艺气息。
“画得太好了,非常有特色,和巡津街气质浑然一体。”20岁的小赵和姐妹边拍照边说,这些墙绘是春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计划按攻略把热门点位都拍摄一遍。
巡津新村“梧桐女孩”墙绘。杨艳辉/摄
午后阳光下,人们手捧一杯精心调制的咖啡,或坐在林荫道旁的椅子上,或倚在咖啡馆露台上看书、闲聊、工作、放空,惬意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慢时光。“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不管是喝咖啡还是拍照都很适合,很放松。”正在读大三的赵悦然道出了许多年轻游客的心声。在这里,无须导航,信步而行,随时可能邂逅有故事的老房子和心仪的咖啡馆。当然,片区还有婚纱店、文创店、花店、服装小店等,每一个转角都可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身处闹市却独享宁静,巡津片区这份文艺复古的气质,不仅吸引着游客,也吸引了创业者。“2021年我来敬德巷开咖啡馆,就是喜欢这老街老巷的安逸、闲适和文化气息。那时这条巷子只有我和另一家咖啡店,4年过去,光敬德巷就有12家咖啡店了!”翠咖啡老板曹先生感慨道。如今,片区已集聚咖啡、餐饮、文创等特色店铺40余家,年产值预计达2500万元。部分人气店铺日均客流量超600人次,周末更是熙熙攘攘,活力四射。
巡津片区正成为年轻人的休闲地。王俊星/摄
新旧交响 历史街区焕发新生
巡津街历史底蕴深厚。清代,这里商贾云集,被称为“云津夜市”,是当时的“昆明八景”之一。民国时期,它曾是昆明最摩登的街道,林徽因、梁思成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如今,漫步巡津街,“止园”旧址、裴氏楼、盘龙阁、巍峨的东寺塔等历史建筑依然矗立。它们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巧妙地与现代生活元素融合,成为街区独特魅力的坚实根基。
如何在守护这份独特气质的同时推动都市文旅融合发展
2024年,金碧街道紧扣巡津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郁、兼具内敛深沉之美”的特点,创新提出并实施“一环串三巷”的整体规划:以一条“历史时间环”串联文化记忆点,重点打造铁皮巷、敬德巷、巡津新村环路3条特色主题巷,并在交会处精心设计多主题空间节点。
为唤醒老街区生机,街道及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为商户推送政策、排忧解难,提供从选址到入驻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常态化卫生、消防巡查及“商居联盟”共治机制,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引导商户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鼓励优先招聘本地居民,实现商户与社区和谐共赢。同时,以彩云里文创商圈为核心,以咖啡文化为纽带,“蓝花楹·彩云里”文化节、咖啡“快闪”、创意市集、画展、街头艺术表演、音乐汇演等活动轮番上演,解锁多元消费场景,搭建全龄段互动桥梁,持续为游客营造沉浸式的慢生活旅游休闲街区。
“变化太大了!现在整个片区充满了年轻人喜欢的松弛感,氛围特别好!”市民李羽说。30岁的她,中学时就在旁边的书林街上学,“听朋友说这里大变样了,特意过来逛逛,确实让人惊喜。”
西山区在思考如何高品质打造都市历史文化漫游片区时,不断追问:吸引人们来到巡津街的核心理由是什么?最终,立足巡津片区的整体气质,确定了布局“咖啡+”“体验+”等消费新业态的路径。
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重点盘活片区闲置用房资源,引入非遗工坊、独立书店等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为拍照打卡而来,更为沉浸其中的文化体验而停留。同时,加强与金马碧鸡坊、翠湖、南强街巷等邻近知名文化地标的联动,丰富游客的昆明之旅选择,串联起更从容的城市漫游路线。
来源:昆明文旅
编辑:贺靖
审核:钟玲
终审:黄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