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银川的人,都会惊讶银川的绿化覆盖率,还有“赛江南”的秀美景致,觉得这里就是山护水佑,天眷神顾的好地方。
而住在银川的人们或许有一部分可不是那么认为。因为在绿树成荫中,在繁花绿叶里,藏有很多烦恼。比如说春天的杨柳絮,夏天的槐树蜜。
银川的春天有些迟,基本都是在四五月份才到来。而伴随着绿意充盈,那恼人的漫天杨柳飞絮也会如约而至,给人徒增烦恼;等到夏天来临,槐树成盖,把老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或者一部分街巷都全覆盖住,让人感受到那一份清凉和惬意的同时,满脚黏黏的感觉也让很多人心生膈应。
比如说老城的解放街。今天威记走在解放街上,从鼓楼一路向东到中山街,人行道上厚厚的一层槐树蜜(本地也称之为树胶),黏性强,踩着“懈懈”(音)作响,黏得让人怀疑如果鞋带松的话,会不会在拔腿的时候把鞋子都给粘在地上?
威记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在老城很多地方地砖都采用的是那种透水砖,而解放街采用的却是大片的类似大理石的砖?
有细心的人会发现,银川形成飞絮的杨树一般都在城外(老城外),柳树在水边(有水就有柳树),而滴树胶(蜜)的槐树则在城内(老城)。这也是有其历史成因的。
相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们,应该都学过一篇名为《白杨礼赞》的文章。杨树的抗风沙,耐干旱,易存活,生长快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了北方以及西北很多城市的主要种植树种。
而“柳近水,槐进城”则是出于城市绿化需要,以及城市的发展历史中,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而出现的。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时候,人们对于杨柳絮和槐树蜜的感受是有,却不是很深刻,甚至可以将就和隐忍;而随着城市发展规模壮大和相对稳定下来的时候,杨柳絮和槐树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扰就凸显出来了。
于是,对于杨柳树和槐树,喊砍声此起彼伏。
那话说回来,要是像砍伐掉实行斩草除根,那么城市绿化可以改成什么树种?相信很多人是说不出来的吧?
其实,一刀切地砍伐这些伴随银川多年的老树并非明智之举。这些树木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杨树和柳树的根系能有效固沙防风,槐树的浓密树冠则为炎夏的街道投下清凉。与其粗暴移除,不如寻求更智慧的解决之道。
比如说探索"绿化升级"的新路径。可以逐步用改良树种替代传统杨树,如种植不飞絮的"雄株杨树",或在新建城区引种银杏、国槐等观赏性更强的树种。对于老城区的槐树,则采取定期修剪、喷洒生物抑制剂等方式减少树胶分泌。
在老城里的历史街区,尝试用透水砖铺设人行道,既保留槐树荫凉,又缓解树胶黏脚的问题。如果实施“城市海绵项目”的话,还可以起到雨季蓄水的作用,为“节水型城市”加分。简单来说,银川的杨柳絮和槐树蜜,也在印证城市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对自然的敬畏,在解决问题时兼顾历史与未来,或许才是真正的"塞上智慧"。
直接砍伐换树种谁不行?问题是在银川种植一棵树苗成才,需要多么大的努力,和经历多少困苦,有谁知道?
未来,当漫步在改良后的林荫道上时,或许才会明白——那些曾令人皱眉的树胶飞絮,恰是这座城市鲜活的生命印记。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