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诺:坚持诚信立身……争做终身诚实守信的人。”在新乡凤泉区中原诚信博物馆,小学生与“诚信宝宝”铜像拉钩约定,在AR签名墙按下掌印,老杆秤、当铺契约等展品成为理解“诚信”的生动教材。这座全国首个诚信文化主题公益博物馆,自2022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超1.7万人次,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超8000人次,成为凤泉研学体系的重要一环。

这是凤泉区推动“文旅+研学”融合的缩影。近年来,该区依托博物馆群、红色纪念馆、工业基地等资源,构建“博物馆+红色教育+自然拓展+工业科技”矩阵式发展格局,打造集教育、体验、科普于一体的研学目的地,联动住宿、交通、文创等产业,延伸教育价值。

凤泉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与教育资源,构建起涵盖红色文化、诚信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明、书画传统及明朝文化的多元课程体系。以潞简王墓博物馆为代表的明代文化资源,串联碑刻技艺、明制服饰、诗文朗诵等特色内容,让课程兼具文化深度与时代温度。同力水泥工业景区、新旺牧场等不同领域的场馆基地,被系统整合为“沉浸式研学线路”,从草莓园劳动教育到科技馆知识探索,从工业车间环保实践到博物馆诚信教育,一处处看似独立的场景,正被串联成完整的学习旅程,让孩子们在“行走中上课”,在“体验中成长”。

截至2024年底,凤泉区建成13家研学基地,涵盖红色文化、历史文博等多门类,累计接待中小学生63万人次,实现研学直接经济收入360万元,自主开发课程133节。诚信博物馆、仙灵生物等特色营地,既是课堂阵地,也是文旅载体、经济单元与文化窗口。

为支撑研学体系,该区出台专项政策,从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维度给予资金奖补,推动“课程+营地+线路+服务”一体化,建立跨部门工作专班,形成“文旅+教育+财政”协同机制,让研学从“校园内”走向“社会面”,从“体验式”迈向“体系化”。
凤泉区教体文旅局局长表示,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开发特色研学线路与课程,完善基础设施,围绕博物馆资源开发“博物馆奇妙游”,促进游、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孩子们在研学中的探索,正悄然塑造凤泉的城市气质与经济动能。凤泉用“行走的课堂”,书写着“行稳致远”的发展答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