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发生游客因拒挪车遭围殴,当地派出所只做出“各自承担医药费,打人者赔礼道歉并支付 500 元误工费”的调停意见,迫于舆论压力,泾县联合调查组及时介入,对商户以及警方、文旅部门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处理。执法部门偏袒护短的处理方式虽及时得以纠正,泾县文旅环境多少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游客的心理创伤需要“桃花潭水”的冲洗、修复。
首先,将公共停车位当作自家领地,不就餐就不让停车,对涉事菜馆来说,就是占不住脚的。其次,遭到游客拒绝后,店家派人出手围殴,有强买强卖之嫌。更重要的是,当地警方的处理意见不但未对施暴行为的性质予以明确界定,反而要求受害者与施暴者“各自担责”,违背基本的法律逻辑,削弱了执法公信力。当游客遭遇不公时无法获得公正裁决,旅游地的法治形象与营商环境必然遭受重创。
众所周知,当下各地都很重视文旅经济,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而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公平正义的执法治理环境。从“宰客乱象” 到 “围殴纠纷”,旅游市场的每一次风波都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在旅游市场监管链条中,若执法环节出现偏差,后续的商家规范、市场秩序维护都将成为空谈。
泾县拥有李白文化、宣纸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希望当地文旅部门在深挖文化资源的同时,真正体悟“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涉旅纠纷处理的公开监督机制,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将执法规范化、监管常态化、服务精细化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只有这样,方能让 “桃花潭水深千尺” 的诗意真正融入游客心中,才能让游客安心前来,放心而归。
作者:2024级新闻系本科生 李树洪;指导教师:黄玲
本专栏作为产教融合课程实训项目,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半岛晨报合作推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