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余韵在兰州夜空渐渐散去,七里河畔的灯火里,仍跳动着千年丝路的脉搏。
金城兰州,一部镌刻在黄河浪涛间的史诗。作为丝路咽喉,它静立千年,以关隘为骨、渡口为脉,见证铁骑踏破寒霜的峥嵘,聆听驼铃摇碎大漠的孤寂。霍去病的剑光曾劈开河西的晨雾,玄奘的经卷浸透嘉福寺的月色,茶马互市的喧嚣在北宋的城楼下酿成民族共生的醇酒。这方土地熔铸了黄河的雄浑、边塞的苍劲与丝路的瑰丽,将烽火狼烟锻造成开放包容的文明基因。
黄河悠悠,守护丝路西去;飞燕啾啾,见证天马东来。七里河作为丝路名番——金城兰州的核心区,甘肃省博物馆、简牍博物馆保留着华夏璀璨文明与汉唐盛世遗韵的珍贵密码,《大有兰州》《风起大汉》等文化演出真实复刻再现着商道繁忙、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丝路过往。在这里,丝路文化、汉唐风华与敦煌神采交织成章,正以文化为墨,以山水为卷,挥毫书写着传承黄河文明,弘扬丝路文化的璀璨华章。
甘肃省博物馆里,近千件国家一级文物精品构成8000年文化的时光长河,铜奔马昂首向天、蹄下生风,彰显大汉铁骑驰骋塞北大漠的军威;驿使图栩栩如生、马岭铮铮,讲述烽火商讯往来丝路西域的过往。甘肃简牍博物馆中,一枚枚竹简静默如谜,墨迹间藏着戍卒的家书、商旅的契约,轻轻一触,便是丝绸之路两千年的心跳。七里河区让这些沉默的文物“开口说话”——通过全息投影重现敦煌壁画的流光溢彩,借助AR技术让汉简上的隶书在空中舞动。历史不再尘封于展柜,而是化作可感可触的鲜活叙事。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
兰州老街的灯火次第亮起,酒旗招展处,仿佛仍有胡商捧着葡萄美酒,与长安来的诗人对酌。黄河楼檐角的风铃叮咚,夜幕降临时,一场融合丝路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灯光秀在此上演,以璀璨光影演绎金城古往今来的壮阔史诗。而在“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游客可披汉服、持符节,追随张骞的足迹西行,或在虚拟的敦煌洞窟中提灯探秘,亲身感受丝路商旅的传奇故事。
兰州老街
黄河楼《大有兰州》灯光秀
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
金天观的古柏荫下,兰州鼓子的唱词里还留着元曲的腔调;水车博览园的轮轴吱呀,吟唱着黄河农耕文明的古老歌谣。七里河区将非遗技艺融入市井烟火——游客可亲手在葫芦上刻出飞天衣袂,或学着古法制作羊皮筏子,让文化传承从“展示”变为“共生”。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里,或许就揉进了当年丝路旅人怀念的长安滋味。
金天观
兰州鼓子
兰州水车
羊皮筏子
当暮色染红黄河,大型实景演出在岸边开场,敦煌飞天的水袖与黄河波涛共舞,霍去病西征的阵列投影在古老的城墙,在“风起大汉”的沉浸演绎中,我们触摸汉唐的月光,聆听敦煌的风韵。七里河区以山河为舞台,用科技为笔墨,将散落的文化珍珠串成项链——从博物馆的深沉,到黄河楼的璀璨,再到“风起大汉”街区的沉浸体验,最终汇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交响。
而今,昔日的丝路驼队早已远去,但七里河众多的文博文旅资源却依然闪耀着丝路名番的星芒。在黄河楼的璀璨灯火里,这里,每一场演出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处景观都是文明的延续。七里河正以文化为舟,载着今人溯流而上。当文旅发展根植于文明的土壤,七里河依然以摆渡者的姿态立于时光的渡口,扬起文化长河的舟楫,不倦地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光亮,在每一次文明交汇的潮涌中,将华夏的魂魄摆渡向浩瀚的世界——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历史照亮未来。
记者:殷怡凡 审核:祁华林 签发:王志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