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眼前,青海湖的万顷碧波直连天际,高原的纯粹与辽阔撞入胸怀。今年夏天,远道而来的四川游客张洁发现,这颗“高原蓝宝石”不仅风光依旧,整个游览体验更是悄然提档升级。
辽阔壮美的青海湖。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这票可太实用了,不仅可以72小时内不限次数进出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还可以体验很多游玩项目……”张洁一边介绍,一边展示手机里的“梦幻西海行”小程序,上面的游玩攻略和智能客服,让她觉得旅游省心又方便。
“为了让大伙儿玩得更舒坦,我们景区可是铆足了劲儿搞‘智慧旅游’!”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发成介绍,现在游客来青海湖游玩,吃住行游购可以在小程序上一键搞定。“我们平台还把青甘大环线上其他景点的精华玩法、特色产品都打包进来了,你想从青海湖一路玩到敦煌、张掖的话,行程规划、特色推荐在这一个小程序里就能看明白。”
游客在青海湖体验游玩项目。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游玩。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览体验,景区管理部门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的服务升级行动。
“我们可以监测到景区游客和智慧公路车辆的实时数据,客流高峰期会增加停车场和景区检票处的疏导人员,提高游客入园和车辆出入的效率,避免造成拥堵。”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智慧管控中心,管理员宋生亮看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游客分布、车辆通行、客源地分析等数据说道。
沿着崭新的柏油路前行,沿途的停车场让人眼前一亮。车位规划科学合理,充电桩、无障碍停车位等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对原有停车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不仅增加了200个车位,还引入了智能停车系统,现在游客找车位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许发成介绍。
“往年旺季排长队等车位是常事,今年一来就有地儿停,痛快!”自驾来的王师傅乐了。更贴心的是,人与车流的“分道扬镳”让带着老人孩子的游客不再精神紧绷。
青海湖美景。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在提升服务的同时,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先进技术,确保景区产生的污水全部达标处理。生态厕所的推广使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这份用心,在水上也不例外。乘坐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的帆船驶向湖心,船长向来访者介绍:“所有船上的污水,一滴都不许进湖,统统打包上岸,交给专业机构处理。”岸上,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应有尽有。志愿者手持垃圾袋、夹子等工具,对青海湖周边的步道、草地等区域进行清理,用行动守护着这一方水土的纯净。
青海湖中嬉戏的水鸟。人民网 马可欣摄
保护做扎实了,体验升级也更显匠心。新增的热气球项目,严格限定飞行高度,避免惊扰候鸟栖息;建成的中国第一代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纪念馆与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标本馆,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新推出的“裸小鲤”“灰小鸥”等文创IP形象,不仅圈粉无数,更让守护高原生灵的种子播撒在游客心中……
游客在青海湖拍照打卡。人民网 马可欣摄
一直以来,青海省不断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线路和风景道,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青海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由此,青海这片高原大地成为越来越多游客首选的文化旅游体验地。截至2025年4月,青海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
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雄奇壮丽的青海风光,世代生活于此的青海人则以最深的敬畏与守护,让这份天赐的礼物圣洁如初。(孙海峰、白波、张力洋、王绍绍、马可欣、甘海琼、顾斐菲、杨启红)
点击进入专题
(责编:况玉、甘海琼)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