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玉龙
关于兴城古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我觉得是当下兴城文旅最“头疼”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该让这座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的宁远城,成为全国文旅的焦点。也不知道在新时代下,该如何让古城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前不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名为《兴城为什么突然出圈了?坐了多年的“冷板凳”,是时候出圈了!》阐述了当下兴城古城的一些新举措,这些举措的确为兴城文旅添上了几把柴火。而另一篇名为《兴城古城一手好牌打个稀碎?是该还原历史还是顺应时代潮流!》,辩证兴城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这两篇文章获得了很多网友的评论,然而,评论的内容和我想的并不一样,他们要么恨铁不成钢,要么吐槽兴城古城内的“吃、住、游、购、娱”等和旅游有关的事务。
归根结底,评论兴城古城好的并不多!虽然有些话很刺耳,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在为兴城的未来而考虑!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兴城古城该怎么发展?
这个问题很多人并不知道答案,即便是古城的运营者也不知道。要不然古城也不会是如今的样子。但有句话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发展兴城古城的答案就藏在游客的评论中。
有一位游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上了城墙,想拍个古城全貌,结果满目都是太阳能热水器,只好放弃。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城门右侧的城墙居然是画的,觉得挺好的资源被搞得不伦不类,可惜了。
另一位游客提到,去了一次,商业气息太浓了,古城周边乱,没了古建筑的历史气息,一个新建的督师府没啥看的,还收门票,去了一次后悔。
他们很多评论都是如此,最后我翻看了161条评论,从中找到了古城发展的一些方向。
其一、改回原名。现在的兴城古城原名为宁远城,如果改回原名,称之为宁远古城。当这个名字被传播出去后,从称呼上就与平遥、丽江不相上下。宁远古城在大多数人看来比兴城古城更有历史韵味。
其二、提升服务。围绕着景区的服务无外乎吃、住、游、购、娱这几大类,而网友们反映的大多数都和宰客有关,包括出租车、餐饮等。这些是需要市场进行监督的。
其三、优化景致。作为古城,里面的景致应大都和历史存在关系,而就像游客反映的一样,站在古城墙上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太阳能热水器,古城内还有售卖电动车、殡葬用品的。这些方面和古朴的历史气息存在违和感。
然而,想要解决这类问题并不容易,毕竟,古城内的那些民房都是兴城市民的,他们在这里生活起居。如果发展古城,这些城内的居民该何去何从?
如果保留居民就需要面对站在城墙上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城内的丧葬用品、电动车门店等等。如果将居民迁出,从某种角度似乎成了抽空古城灵魂的操作。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
回到最初的问题:兴城古城如何破局发展?
似乎游客早用行为给出答案,那些拍摄居民生活的镜头,那些购买手工面茶的订单,那些参与摸狮子民俗的笑脸,都只想一个路径:让原住民成为古城发展的主体而非代价。
- END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