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2025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韶关举办。省内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学者,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公共文化机构、高校代表等共200人与会。
研讨会现场
广东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3300多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
研讨会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总结了“十四五”以来广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
赵红致辞
“十四五”以来,广东立足城乡一体,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均衡科学。广东在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先后建成开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等一批体现广东特色、国际水平的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建成“粤书吧”“粤文坊”等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底蕴的公共文化新空间3300多家。
“十四五”以来,广东坚持破立并举,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推行“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理念,在全国首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印发实施《广东省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创新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成立首个全国文化主理人联盟。
建立纵横结构的公共文化资源流通共享机制,12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6个市县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公共文化服务智慧赋能步伐加快,“文化广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联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粤读通”数字服务覆盖全省,“文化在线”年度服务人次超900万。
与此同时,广东打造文化品牌,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加高效。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和展演,扎实推动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持续擦亮广东省三大群众艺术花会、全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推广、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广场舞大会、粤港澳流行音乐唱作大会等活动品牌,广泛开展四季“村晚”、“广东村歌”“艺术晚课堂”“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要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我国将于2026年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这个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备受关注。本次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特别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政策规划处副处长崔磊,作了以“‘十五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为主题的主旨报告,干货满满,让与会者获益良多。
崔磊作主旨报告
崔磊指出,“十五五”公共文化服务要立足品质提升转型、城乡一体发展、文化惠民创新的发展目标,坚持均衡布局、特色发展、多方联动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基本满足向品质提升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繁荣发展新大众文艺,提升数智化服务水平,强化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加快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
羊城晚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其中,在体系建设方面,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县(市、区)达到95%,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约4万个;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广场舞、群众歌咏、“村晚”“村歌”等以群众为主体的代表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在惠民服务方面,举办了“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汇演、“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和建设年、“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等。
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头脑风暴”
本届研讨会围绕“文化生活,触手可及”的总主题,设立“直达基层:优质文化资源高效供给”和“改革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两个分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头脑风暴”。
开放式讨论现场
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中国文化报首席记者王彬、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研究员彭泽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阮可、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刚、陕西省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公共服务科科长王飞、佛山市图书馆原馆长屈义华先后作了主题发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作了研讨会专家总结点评。
同时,专家学者还与公共文化工作者进行了开放式讨论,现场亮点纷呈、观点精辟、气氛热烈,为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元借鉴和有效指导。
典型案例发布仪式
此外,以举办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全省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共评出2025年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粤享借’馆际图书共享服务”等24个典型案例,案例涵盖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新空间、志愿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生动实践。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文旅宣图|主办方提供
编辑:周欣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