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份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成了一大批打工族的“精神乌托邦”,旅游需求超预期爆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项“逃离城市计划”。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旅游人次首破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550亿元,增长显著。今年截止5月20日,旅游人次达到8298万,同比增长9%;游客总花费893亿元,同比增长11%。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今年6月底7月初,从北上广等内地大城市飞往新疆(尤其是乌鲁木齐)的往返机票价格异常昂贵,普遍在6000元以上,远超往年同期水平,甚至比同期上海往返新加坡的机票(约2000元)高出三倍。这种涨价趋势并非仅限旺季高峰,早在今年4月清明节后就已开始显现,并在“五一”后持续走高。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先暂停这项计划。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计划暑假回家的新疆籍大学生。往年七八百至一千出头的直飞经济舱机票,今年普遍涨至2000元以上,即使购买中转航班或学生优惠票也需1500元左右,引发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大规模吐槽和不满。旅游从业者(如旅行社、机票代理)也早在4月就察觉到这一异常走势。
其实也不单是飞新疆的机票在上涨,很多网友发现,今年“五一”以来,机票价格普遍都在上涨。这或多或少与航司策略调整及政策影响有关。在观察到清明、“五一”后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且稳定向上后,航空公司信心大增,决定采取“保持坚挺并稳步上涨”的票价策略。同时,国家对航司机票折扣的管控趋严,也促使航司通过稳定甚至提高票价来提升盈利。
具体来看:“五一”假期,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达779元,相比2019年增长0.4%,同比2024年增长5.3%,这无疑为国内民航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深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需求端的强劲复苏。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民航日均航班量为1.61万架次,较2024年同期(1.53万架次)增长5.8%;客运量同比增幅更高,达11.8%,远超2024年假期6%的同比增幅(当时航班量较2023年增长5.6%)。去哪儿网报告还指出,今年“五一”期间首次预订机票总量同比大增超三成。这些指标共同说明,在运力供给平稳增长的同时,旅客出行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其二,航司定价策略的优化。除供需核心逻辑外,2025年“五一”航司在定价策略上更趋理性:显著调低了预售起始价格。此举有效抑制了往年常见的票价跳水现象,从而提升了整体收益。对比2019、2024、2025三年的预售数据可见,19年与25年的票价走势更符合收益管理常规(远期预售价较低,临近出发逐步上升)。而24年过高的早期定价,则将部分旅客推向了高铁等替代出行方式,最终迫使航司大幅降价,损害了整体收益。
此外,多家航空公司宣布自7月5日(含)起上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如下: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成人旅客收取1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成人旅客收取20元燃油附加费。这将进一步拉高机票的价格。
无论是对于返乡年轻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旅行来缓解压力的打工人来说,高昂的机票价格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门槛,部分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向更经济的交通方式,或者暂缓出行计划。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2.《五一机票没跳水,不是因为航司“拿住”了OTA》,环球旅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