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真州府和仪征大码头首席摄影师周晓明2025年7月8日摘编《仪征发布》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信息:近日,新华社“文化中国行”聚焦仪征十二圩,4分20秒的视频以《“盐都”十二圩:运河入江,“新帆”再扬》为题,聚焦十二圩的盐运历史、建筑风貌、非遗传承、生态保护和文旅融合等内容。记者沉浸式打卡“江上盐都”十二圩历史文化旅游区,通过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和江上盐都十二圩历史文化旅游区负责人的讲述,回顾十二圩的“前世今生”,展示其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复兴成果。

“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宣传部牵头组织,于去年4月19日正式启动。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围绕文物古迹发现、名城名镇古村古街保护、文化旅游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多维度立体式报道各地各部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

100多年前的十二圩,因盐而起,因运而生,因运而盛,一度成为两淮盐务汇集转运的重镇,在清代成为了中国盐运枢纽。史料记载,当时的盐场占地超过300亩,堆储的盐总数在10亿斤以上,每年的盐运量更是在15万吨。全国九大盐区,仅淮南盐经十二圩远销沿江四省,占全国产盐量30%以上,而盐税收入则占全国盐税总数60%以上……处于全盛时期的十二圩,成为了人口规模约20万的热闹集镇,是中国清末最大的食盐集散中心和近现代文明重镇,“江上盐都”“江北小上海”闻名遐迩。

时光流转,百年前盛极一甲子的十二圩终于回归了平静。“江上盐都”十二圩,坐落于新城镇,是一个融合了盐运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乡村教育文化的历史文化旅游区。现如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启动了南门大码头片区与十二圩盐文化片区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江上盐都盐运文化展示馆建成。在原有基础之上,十二圩又相继融入长江、运河、红色文化等元素,彻底拉长了盐运文化链条。仅三四年,这片土地之上出现了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旧址、江上青烈士事迹陈列馆、“廉风盐韵”仪征运河印记展览馆、黄质夫乡村教育史迹陈列馆等多10多个文博馆,逐步形成国内独有的盐运文化“微博物馆群”。

十二圩片区地处新城镇南部,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新城镇高度重视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利用,在仪征市级指挥部统筹下,编制完成了概念规划和专项规划。新城镇围绕“江上盐都”品牌塑造,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按照“历史可穿越、街巷可品读、场景可体验”的原则,新城镇实行运营前置,促进历史街区更新与开发区服务功能提升。通过文旅项目开发与传统本土文创研发功能互补,实现了十二圩景区与大数据产业园区、汽车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四区联动、串点成线。通过农副产品、特色文创、百年早点等消费爆点,每年都能吸引50万的人气流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