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2025十堰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十堰文旅迈向新征程的重要契机。竹溪县作为十堰文旅版图中熠熠生辉的一角,既有八百里林海、三千年文脉、十万重山水,还有舌尖美食、非遗二黄、升腾烟火,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从“一般产业型”到“支柱产业型”的大转变。竹溪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推出《看旅游 说变化》系列报道,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展现竹溪文旅产业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升级的系统化发展焕新图景,进一步坚定打造文旅百亿级支柱产业的信心决心,努力为“湖北旅游、武当突破”贡献竹溪力量。
竹溪县,这个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的小城,曾因交通不便,丰富的旅游资源“藏在深山人未识”。近年来,随着谷竹高速、十巫高速、“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公路蜿蜒于山水之间,不仅打通了城乡脉络,更为竹溪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4年4月30日,随着竹溪县首条省际公交线路的开通,这条票价5元的线路,串起31个站点,成为省际旅游新纽带。
而在县城内,69台公交、100台新能源出租车组成高效运力网构建的“五位一体”客运网络正释放巨大效能,23条城乡公交线路如血管般延伸,9条农村班线和100余条通村区间线织密末梢,配合新能源出租车、景区直通车,实现“出门水泥路、抬脚公交车”。
竹溪县将“美丽农村路”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蓝图:党员示范路栽植景观树、旅游公路配套骑行道、产业路增设山货驿站,打造出“车在画中行,路随景而动”的生态廊道。十巫高速的通车,十堰至竹溪车程缩短一半以上,带动沿线6个国家级风景区客流量倍增。
如今,走在竹溪的大街小巷,明显感受到交通的便捷。南大桥、西关桥、跃进桥改造完成,竹溪河“一河两岸”和城北大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新增健康绿道10公里,S318云雾垭至天宝段、S453双竹园至汇湾段等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也让游客的旅途更加顺畅。
交通的毛细血管畅通,激活了全域旅游的脉搏。400余公里的旅游公路,将楚长城、武陵不夜城、东门老街、桃花岛夯土小镇、龙王垭茶山、黄花沟等12个景区、198个景点串联成珠。

随着武陵不夜城入选全省夜经济集聚区,县内景区串珠成链,竹溪正从“地理中心”向“文旅枢纽”跃升。2024年全县旅游人次与收入分别增长145% 和95.5%,印证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竹溪实践。如今,四通八达的“四好路”网,正让这颗秦巴山区的“自然中国心”跳动得愈发强劲。

来源: 竹溪县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