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砥砺奋进,13年春华秋实。
黄石锚定高质量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让这座工业城市不仅焕发出青春的“容颜”,更有了温润的“内涵”。
最是缤纷满眼绿,文明之风浩荡来。
如今,漫步黄石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走进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热火朝天;深入小区楼栋,出门见绿环境整洁;融入市民生活,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点石成金地,全国文明城,已然成为黄石的新名片。
一个梦想,矢志不渝
一方土地孕育一种文化
一方土地彰显一种精神
在黄石
文明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更是黄石人矢志不渝的追梦目标
三千多年前,铜绿山上燃起第一炉火,自此,千年炉火生生不息,黄石成为华夏青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能够看见中国最早的矿冶文明,这是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特质。
近现代,这里诞生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建成湖北第一条铁路——大冶铁路,分布着远东第一水泥厂、中南地区第一大电厂、湖北省最大煤炭基地、长江最大运矿港口。这里,曾是荆楚大地的工业心脏,书写着“点石成金”的奋斗故事。
全国文明城市
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
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
是反映一座城市
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
进入新时代
黄石围绕建设
“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
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目标
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 2012年8月,黄石市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21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黄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奋斗目标——成功创建文明城市。
▲2022年3月,黄石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大会,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吹响创文冲锋号。
▲2023年2月,黄石市委文明委全会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提出奋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2024年12月,顺利完成国家综合评估。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黄石市以优异成绩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快闪·雷锋精神永恒”活动
多年矢志不渝
一朝梦想成真
这是黄石接力奋斗的最好回响
秉持“创建为民”初心,13年来,黄石坚持高位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届接着一届干,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促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形象日趋精美,市民素质不断提高。4年攻坚拔寨,市委主要领导挂帅,通过现场调研、开专题会等方式解决创建难题。市人大出台地方性法规,为创文提供法律支撑。市政府把创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文明深植民生肌理。市政协通过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等措施推动商圈、市场自治管理。黄石在城市建设、社区服务、环境整治等方面积极投入,为创文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场接力,尽锐出战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精神文明创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明晰了思路,成为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
黄石在落实中央精神、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同时
不断总结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
积累的宝贵经验
不断细化创建内容、量化考核标准
为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做好顶层设计
目标更明确——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顺应人民期待、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
从改善民生、满足市民需求切入,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创建工作重点,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设施,维护城市秩序,弘扬文明风尚,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路径更清晰——
创文不是“个人赛”,而是“团体赛”,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参与。
本轮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黄石先后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写进市“十四五”规划和党代会报告,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坚持领导带头、大员上阵、尽锐出战,重点突破、压茬推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市民的幸福指数;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用全局思维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强化整体联动、协同作战。
内容更具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耐力比拼”,更是一场“幸福接力”。
从面子到里子再到精致;从盆景到风景再到美景;从整治到机制再到长治;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全域。在看得见的公共空间里,黄石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文明行为、文化活动、长效常态等任务目标,打造具有高度示范性引导性的标杆;在看不见的精神生活中,黄石坚持创城和育人同步,把文明的印记融入大街小巷,使言行有礼烙进日常,将传统美德塑成时代风尚。
一张答卷,焕新城市
走进开发区·铁山区胜利路社区,楼栋楼道干净整洁,空中线缆统一固定,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晾晒设施、智慧充电车棚便民利民,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多年前,胜利路社区居民习惯在楼栋内堆放杂物,卫生脏乱差问题突出。胜利路社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我爱我楼”倡议,成立楼栋自管小组,共同商讨楼栋自管长效机制,形成楼栋自治公约,并在每个楼栋前竖立自管公示牌。
改造后的冶矿巷
一栋楼的变化
映照出一座城的新风
2022年4月
“我爱我楼”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各城区纷纷掀起
“我爱我楼”文明楼栋评选的热潮
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小区自治
“我爱我楼”成为品牌
是黄石文明城市创建
不做“一锤子买卖”、不图“作秀式成果”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成果之一
真正体现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社区“最干净楼栋”评比
找准优势特色、抓住关键重点
运用创建载体、发挥群众力量
……
在持续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文明之光照亮了城市
文明风尚浸润着人心
以群众期盼为抓手
黄石市不断将创建文明城市融入市民生活
“面子”“里子”一起抓
有力推动创建水平不断提升
改造后的澄月便民市场
抓“治理”。将城市更新、市容市貌、消防安全、农贸市场、停车秩序、文明养犬、空中缆线等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总结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让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蝶变,让“老大难”成了“网红地”。
看“面子”。近年来,黄石市持续对市政设施、交通路网、服务窗口等进一步改造,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一条条背街小巷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秀美大道”,成为广大群众通往文明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强“里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要我创”变成“我要创”。
交通路步行街夜景
一串串数据,不断刷新着老百姓身边的变化——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新增停车泊位2.35万个,总数达到15.98万个,“停车难”问题大为缓解;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91个、全市加装电梯已累计审批1274部,竣工1213部,百姓生活更美好;新增11家黄石书房、新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成幸福食堂100家,“一老一小”获得更好的照顾。
一次蝶变,“绣”出风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13年持续追梦,13年步履铿锵
透过时间的长镜头回望
创文之路既是黄石城市发展的圆梦之路
也是黄石加快转型升级、
迈向新台阶的蝶变之旅
创文为市民带来了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面貌。西塞山区花园路社区郭新三房,曾是典型的“城中村”。几年前,这里公共空间少,公共设施陈旧,人居环境“脏乱差”。近年来,社区党委通过一场精神文明的“革新”,让郭新三房从昔日破败杂乱的“城中村”,蜕变成如今令人心怡的城市花园,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地”。花园路社区也成了城区“新标杆”,先后荣获湖北省“姐妹微家幸福家园”样板点、“湖北省示范儿童之家”等荣誉称号。
2021年起,黄石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后,通过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央地共建,动员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繁荣城市经济,既传承了城市文化,也提升了城市品质。
花园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创文为市民带来了更加祥和的公共生活秩序。盛夏,位于下陆区的广宁园小游园生机盎然,马头墙造型的山墙、多层仿古花格窗意境优美,花草松柏争奇斗艳,营造出四季交替、色彩缤纷的生态景观,成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农贸市场是群众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也是展示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本轮创建工作中,黄石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监理、统一核算”原则,升级改造全市中心城区40家农贸市场,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借助创文契机,黄石花大气力整治市容市貌、消防安全、停车秩序、文明养犬、空中缆线等,修建“口袋公园”,完善市民休闲娱乐的健身广场和设施,一个个影响居民生活秩序的突出问题得到化解。
广宁园小区
创文为市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哎!哎!打竹板,响连天,美丽黄石气质显,文明城市咱创建,人人乐呵笑脸甜……”“黄石楷模”巫东明的竹快板一响,清脆的节拍中洋溢着黄石文明的新风尚,唱出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活力。
政务文明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也是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体感因素。2024年,大冶市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中排名第7位,企业端评价进入第一方阵;阳新县营商环境省评排名从全省63名进至21名。黄石跨境贸易指标连续3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2。
幸福食堂的“幸福笑脸”
更加高效的治理、更加合理的规划
更加暖心的服务、更加和谐的生态
……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推进
一张张“城市名片”被擦亮
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
显著增强
一城文明,沁润心田
手拿乐器,来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黄石港区师院社区的老人们对着乐谱排练起来……随着师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焕然一新,吸引了辖区不少文艺团队、体育爱好者进驻。这些曲艺爱好者因乐器而结缘,用音乐陶冶情操,共同“演奏”退休后的幸福生活。
这是黄石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
“卫生健康进社区”医疗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浇水浇到根子上,文明融入细节中。
一大批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汇成城市最美风景线;一大批道德模范、荆楚楷模和中国好人,铸起精神新高地;一大批彰显品质生活的城市书房散发出浓浓书香;一大批互助互利、互帮互爱的暖心故事传递着城市温度。
19年,39把钥匙、39个老年家庭、50个“爸妈”。65岁的于文英,是开发区·铁山区建设路社区忙碌的“银龄志愿者”,也是50个爸妈的“孝顺伢”。“我们社区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他们有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有的是独居老人,需要时不时帮忙看看。”于文英说,“出于信任,他们或者子女就把钥匙交到我手里。”
刘芳17年如一日抚育非亲“孤儿”,从“保姆”蜕变为“奶奶”;“安达路”与“湖滨路”救人群体接力施救,以行动诠释大爱;大冶全城总动员,助力3岁女童寻回人工耳蜗,将《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旋律唱进现实。
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标杆
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
近年来
黄石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组织开展一系列选树典型活动
通过礼遇先进典型、讲述凡人善举、
聆听好人故事、共话道德之美
全社会掀起了
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
2022—2024年,连续3年举办《文明在哪里》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累计10万余人参与。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
“你好,我是黄小石。”在黄石,一位头戴矿晶帽子,手持“能量棒”的卡通人物被百姓亲切称为“黄小石”。作为城市文明形象代言人,黄石开设精神文明建设栏目“‘黄小石’说文明”,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热潮。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黄小石”说文明推出微信推文105期,10万+爆款频出,总阅读量超500万。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全覆盖基础上,黄石市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红色驿站、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进行整合,在公园景区、公共场馆、商场周边等延伸建设3900个文明实践点,文明理念传到千家万户,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
石榴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大厅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以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日益深入人心。
13年来,黄石市实现全体人民素质的共同提升、环境的共同改善、生活的共同富裕,让市民群众共建精神家园、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这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之义,也是黄石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
文明绘就幸福底色
接力铸造美好生活
新征程上
黄石这座工业之城、宜居之地
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乘势而进
不断刷新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
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
整体提升
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作出黄石贡献
记者 陈子才 彭金/文 石勇 柯恒 周巍 汪泽栋 李航/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