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以北,市区距成都市区38千米。西境毗连都江堰市,北境与阿坝州的汶川、茂县接壤,东北紧连德阳市的什邡市,东南与德阳市的广汉市交界,南隔蒲阳河、青白江与新都、郫都区相望,西南一隅隔柏条河与郫都区所属的唐昌镇相连。彭州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造就了彭州“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有“中国蔬菜之乡”“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资源品牌。文体旅事业均衡发展。彭州拥有白瓷、敖平风筝、桂花土陶、剪纸技艺等多项非遗项目。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区3个;天府蔬香博览园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首次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市”。#四川#
历史沿革
彭州历史悠久,相传三千多年前就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在周朝以前就有所谓“彭国”,后为蜀国之地。秦灭蜀后今境曾先后为湔氐(氐是氐羌,湔氐是因氐族居于湔山一带而得名)、郫、繁三县,隶于蜀郡。其后分合无常,名称屡有变革。境内先后置为繁县、南晋寿县、南晋寿郡、天水郡、九陇郡、东益州等。隋统一全国后,推行州县二级制,公元583年罢九陇郡为九陇县,公元602年置“蒙州”,领九陇、清城、郫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又在九陇县南置蒙阳县。
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始置“彭州”,彭州历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镇西北古繁城为州治。这个时期彭州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川西重要的商贸中心。元代诗人汪元量《彭州歌》赞:“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明代在地方行政建制上推行府州县三级制。明洪武十年(1377),降“彭州”为“彭县”。明清两代,彭县皆属于成都府。
民国3年(1914年)属四川省西川道(元年裁道,2年恢复道制,3年改道名);民国17年(1928年)裁道,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年)设行政督察区,属第一区(治地今温江柳城镇)。
新中国成立以后,彭县隶属温江专区。1983年,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消后,彭县隶属成都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彭县撤县设立彭州市。
行政区划
1930年1月彭县人民政府成立,原有的乡(镇)、保、甲体制不变。为加强领导,经温江专员公署批准,彭县划为5个区,共29乡、2镇。
第一区区公所设城关,辖中心镇和致和、太平、人和、丽春、利安、清平6乡。
第二区区公所设濛阳场,辖濛阳镇和竹瓦、三邑、九尺、义和、升平5乡。
第三区区公所设敖场,辖敖平、人平、红岩、万年、军屯、罗万6乡。
第四区区公所设隆丰场,辖隆丰、堋口、永定、楠木、集贤5乡。
第五区区公所设新兴场,辖新兴、通济、宝兴、复兴、思文、白鹿、磁峰7乡。
1950年8月,彭县人民政府将原5个区划为8个行政区,共29乡、2镇。
第一区区公所设通济场,辖新兴、通济、宝兴、复兴、思文、白鹿6乡。
第二区区公所设隆丰场,辖磁峰、堋口、隆丰、永定、集贤5乡。
第三区区公所设敖场,辖敖平、人平、红岩、万年、楠木5乡。
第四区区公所设军屯,辖军屯、清平、利安3乡。
第五区区公所设九尺铺、辖九尺、升平、义和、罗万4乡。
第六区区公所设濛阳,辖濛阳镇和竹瓦、三邑2乡。
第七区区公所设太平场,辖太平、致和、人和、丽春4乡。
第八区区公所设城关南街,辖中心镇。
1952年2月设潆阳乡,4月设新兴镇。
1953年设敖平镇,并于利安乡东境增设百胜乡。同年8月于楠木乡北境增设建新乡。
1954年1月设九尺镇。6月全县缩编8个区为6个区,共32个乡,5个镇。
第一区区公所设新兴场,辖新兴镇、新兴、通济、宝兴、复兴、思文、白鹿、磁峰7乡。
第二区区公所设隆丰场,辖堋口、隆丰、水定、集贤、利安、百胜6乡。
第三区区公所设敖场,辖敖平镇和敖平、人平、红岩、万年、楠木、建新、军屯7乡。
第四区区公所设太平场(后迁城关外西电厂侧),辖太平、致和、人和、丽春、清平5乡。
第五区区公所设濛阳场,辖濛阳镇和九尺镇和濛阳、九尺、升平、义和、罗万、竹瓦、三邑7乡。
第六区区公所设城关,辖中心镇。
1955年,根据县境内的自然特点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除保留第一区并更名为通济区外,余皆撤销。第六区中心镇改名城关镇。同年1月,思文乡建制撤销,将百胜并入利安乡。全县共1区、28乡、5镇。
1956年,撤销建新、堋口2乡。
1958年下半年,全县各乡镇相继成立人民公社,下设管区。宝兴、复兴2乡合并成大宝公社,社址设复兴场吕家大院,1960年迁白水河场。致和、人和、太平、利安、清平、升平6乡组成红旗公社,社址设人和公社花盆大队。
1959年,撤销崇宁县,并入郫县后,将所属桂花(含庆兴、丰乐)、君平两个公社划归彭县。同时撤销桂花人民公社的3乡大公社,恢复原来的3个公社建制。
1961年,撤销红旗公社建制,将原来6乡改称公社并新建菜蔬公社。次年撤销菜蔬公社。
1963年,恢复新兴、敖平、九尺、濛阳4镇,新建隆丰、大宝2镇。全县为1区、7镇、30乡。
1975年,恢复思文、复兴2公社,撤销大宝镇。
1981年,全县进行地名普查。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不用序数,不重名等原则,对县内行政区划名称进行了命名、更名的标准化处理。全县为1个区、6个镇、32个公社。
1个区即通济区,辖7个公社。
6个镇:天彭镇(区级)、新兴、隆丰、敖平、九尺、濛阳。
32个公社:大宝、小鱼洞、通济、思文、白鹿、新兴、磁峰(以上属通济区)、庆兴、丰乐、桂花、北君平、丽春、敖平、红岩、万年、楠木、永定、百贤、军乐、致和、人和、利安、清平、升平、清江、隆丰、漾阳、竹瓦、三邑、九尺、义和、罗万。
1983年全县改公社为乡。
1985年9月以后,为适应改革的形势,改濛阳、九尺、教平、隆丰、新兴等5乡为5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到1985年底,全县为1个区、1个区级镇、5个乡级镇、27个乡、465个村。
1999年,彭州市辖16个镇、12个乡:天彭镇、通济镇、丹景山镇(前名九陇镇)、隆丰镇、敖平镇、磁峰镇、桂花镇、楠杨镇(现一划分至葛仙山镇)、军乐镇、三界镇、大宝镇、新兴镇、丽春镇、九尺镇、濛阳镇、三邑镇;白鹿乡、庆兴乡、万年乡、红岩乡、利安乡、西郊乡、致和乡、太清乡、升平乡、竹瓦乡、小渔洞乡、北君平乡。
2003年11月21日,九陇镇更名丹景山镇。
2004年底,撤销西郊、利安、北君平、庆兴、竹瓦、三邑、太清、楠杨8个镇。原西郊、利安2个镇并入天彭镇。原北君平、庆兴2个镇并入丽春镇;原竹瓦、三邑2个镇并入濛阳镇。原太清镇并入致和镇;原楠杨镇并入葛仙山镇。
2006年1月6日,丹景山镇万安村划归隆丰镇。
2015年4月21日,撤销天彭镇,设立天彭街道。
2019年12月23日,撤销隆丰镇、军乐镇,设立隆丰街道;撤销濛阳镇、三界镇,设立濛阳街道;撤销致和镇,设立致和街道;撤销红岩镇,划归敖平镇。撤销新兴镇,划归通济镇;撤销小鱼洞镇,划归龙门山镇;撤销磁峰镇,划归桂花镇。撤销升平镇,划归九尺镇。
2023年彭州市辖4个街道、9个镇:天彭街道、隆丰街道、濛阳街道、致和街道、龙门山镇、丽春镇、九尺镇、通济镇、丹景山镇、敖平镇、桂花镇、白鹿镇、葛仙山镇。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