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一到暑期,博物馆总是人挤人,怎么办?北京市文物局近期发布通知,建立北京地区博物馆暑假期间常态化错时开放服务模式,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今年暑期,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的措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华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园林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将择期向公众提供延时开放服务。
北京汽车博物馆、团城演武厅、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北京文博交流馆等多博物馆将闭馆日由周一调整为周二,同时延长开放时间。香山革命纪念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北京法和律师博物馆暑期取消闭馆日。
北京地区博物馆暑期错时开放相关统计。图片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2024年,北京市文物局就已进行延时开放试点,在此经验上,决定在每年暑假期间(一般为7月1日-8月31日,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当年实际进行调整)常态化错峰开放。
这一实施范围包括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热门专题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也包括具有独特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的博物馆,如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以及市文物局直属博物馆等。
该机制鼓励北京地区市属博物馆将闭馆日期由周一调整为周二,保证市民游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可供参观,其他有条件的博物馆可参照执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游客需求、人流量等在暑期通过提前开放或延迟闭馆等方式延长开放时间,为观众提供更充足的参观时间。同时要求,各馆在调整闭馆日和开放时间后应提前一周对公众公布。
记者了解到,在错峰延时开放的基础上,各馆暑期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观众在参观中收获更多知识与乐趣。比如,北京天文馆每周六晚开展“天文馆之夜”专场活动,举办“望远镜小能手”“小小星空摄影师”“天文小主播”研学课程等,为不同人群量身打造适宜的科普活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5)”展览第二季,开设17场“恭王府博物馆暑期公共教育系列课程”,并举办“恭时尚”产品发布会,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此外,北京博物馆季正在持续进行中,七月组织文创月,推出多个博物馆文创市集,八月组织研学月,打造博物馆主题研学游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