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通古今,碧水映千年。7月12日,由云南省体育局指导,楚雄州教育体育局、南华县人民政府主办,南华县教育体育局、南华县体育总会承办的2025年“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云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楚雄南华龙川江健康主题公园启幕,1200名运动爱好者踏着青石板上的历史回响,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欢笑点燃体育热情,共绘一幅“体育惠民、文化润心、生态赋能”的壮美画卷。
千年文脉渡滇江,山河共舞健身章 晨曦初露,龙川江畔已跃动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彝家打歌妹以矫健之姿演绎民族健身操,篮球少年用花式运球点燃全场,银发老者与稚嫩孩童共舞热身操,律动的身影与江畔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当汽笛声划破天际,1200人浩荡出发,沿着龙川江生态廊道前行,灵官古桥的青石板记载着漕运往事,鹦鹉山公园的林间步道弥漫着野趣芬芳,而沿途设置的“民族文化加油站”“体育文化展区”,则让参与者在一招一式中感受左脚舞的热烈、在图文展板里领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意。“这路走得有味道!”来自大理的张先生指着古桥石缝里的苔藓笑道,“前脚踩着运河的千年浪花,后脚就踏进了彝乡的松林菌海,体育竟能把文化串得这么活!”
体育惠民暖人心,乡村振兴添动能
活动前夕,7月11日下午的“志愿彩云南”科学健身大讲堂已提前点燃健康热情。针对“体重管理年”行动,来自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为市民定制“教—学—练”一体化课程,将科学减重技巧化作可触摸的幸福体验;体医融合试点单位在活动现场搭起“运动处方站”,为市民讲解慢性病防治,现场理疗床的温热更让健身指导有了“看得见的温度”。陈大爷带着孙子体验后感慨:“昨天学养生,今天练体能,这真是把健康服务送到了家门口!”
这场“体育+文化+消费”的一站式盛会,以体育为媒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陀螺邀请赛上,楚雄各县市代表队以飞旋的陀螺转出民族团结的和弦,转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体育强音,也转出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希望。赛事余温未散,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已涌动着选手与游客的身影,昆明游客赵永珲将流沙冰箱贴奖牌挂在胸前笑道:“锻炼、美食、纪念品三不误,南华把体育赛事办进了景区、街区、商圈,更办进了我们心里!”数据显示,活动直接拉动周边餐饮、零售消费显著增长,通过此次活动,南华正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从龙川江畔到菌山市场,从健身步道到交易摊位,体育赛事如一根金线,将生态资源、文化IP与消费场景串珠成链,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既有诗意的远方,更有人间的烟火。
全民健身绘蓝图,云南体育谱新篇
作为国家全民健身品牌,“行走大运河”系列活动多年来以运河文化串联体育与旅游资源,发挥体育多元功能。此次云南省主会场活动落地南华,既是云南省“8-4-3-2”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的核心实践,更是落实云南省第三轮爱国卫生“强体魄”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活动立足人民日益多元的健身需求,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为纽带,串联起场地建设、科学指导、文化展示的全链路服务。
近年来,南华县新增体育场地2.1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2.95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2035年目标,15分钟健身圈的“身边工程”已让“出门即运动”成为现实。本次活动以此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将专项行动要求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龙川江畔落地生根,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体育动能,更让“强体魄”与“兴文化”同频共振。
江河终将交汇,健康永续前行。当千年运河的浪花融入龙川江的碧波,当全民健身的脚步踏响文化传承的节拍,云南正以体育为笔,以自然与文化为墨,在云岭大地上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诗意篇章。这场跨越时空的体育盛会,不仅让群众收获了健康与快乐,更让世界看见——在云南,体育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乡村振兴的引擎,更是人民幸福的底色。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姗
责编:苏昊
编审:许浒
终审:周健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