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赣南山区的小城会昌,有这样一座特色小镇:印刷厂被改造为“会剧场”,老屋变身“实验剧场”,老宗祠成了“园林剧场”,采茶戏、会昌汉调常态化演出,戏剧人有了追梦地,游客所到之处有景又有戏。7月11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开展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赣州市会昌县会昌戏剧小镇。
在小镇入口处的广场上,巨型灯泡装置与千年古榕共生,寓意“创意扎根乡土”。2015年,会昌籍剧作家、导演赖声川萌生了在故乡建设戏剧小镇的想法。2017年,在多方推动下,会昌戏剧小镇在老县城旧址上启动改建工作。2024年1月,小镇正式对外营业。
“小镇占地面积8.5公顷,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再现了明清民居和客家祠堂风雅。项目围绕看戏、学戏、演戏、出戏4类业态,导入戏剧产业资源,建成演出剧场、和声戏剧技术学院以及文创旅拍、艺术创作、非遗展示等功能场馆,并配套吃、住、游、购、娱等业态,初步形成了‘戏剧+’产业集群。”会昌戏剧小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镇已经举办了3届戏剧季活动,邀请多国剧团演出剧目90多部、100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今年5月戏剧季期间,小镇接待游客约32万人次。
当前,会昌戏剧小镇已经形成了“周周有戏、一年两季、节假日加场”的模式。在“园林剧场”,采茶戏成为驻场剧目。11日,会昌县戏剧发展中心带来了3场折子戏,现场欢笑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欢快。会昌县戏剧发展中心青年演员王淑告诉记者:“小镇建成后,我们多了一个展示平台,在这里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甚至还有不少外国观众。在小剧场里,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演员的神态、动作,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小镇还孵化出戏剧文化与赣南客家文化融合的采茶歌舞版《暗恋桃花源》,定期在‘会剧场’演出,备受观众欢迎。”
如今,小镇也成了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实践和旅游服务的重要空间,会昌汉调、勾筒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纷纷入驻。11日,在小镇的三江步行桥上,唢呐高亢嘹亮,扬琴清越悠扬,头弦与二胡韵律层次分明,会昌汉调演出引得市民游客纷纷驻足聆听。“我们已经来小镇演出多场了,这里为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舞台。”会昌汉调协会秘书长周倩介绍,“协会每周在小镇演出两场,让更多年轻人知晓、了解了会昌汉调,我们也有了更多艺术交流的机会。比如,我们在小镇结识了采茶戏的传承人,常常一起合作演出。”
小镇还成为展示会昌地域风情、讲述在地文化的窗口。“小镇营业以来,我们累计组织了200余场文化惠民演出进小镇活动,会昌山歌、采茶戏、会昌汉调等文化工作者纷纷走进小镇开展流动演出,将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老百姓身边。”会昌县文化馆馆长黄振荣说。
特色民宿、戏剧主题旅拍、会昌博物馆、客家菜馆、文创商店……小镇集观光度假、旅游消费、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业态多样。会昌戏剧小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小镇里的“艺术家酒店”民宿有100余间客房共180余个床位,5月份营业额约38万元,暑期的房源更是十分紧俏。(本报记者 郭子腾)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