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峪乡紧紧围绕“高大尚”中的“尚”做文章,统筹全乡7个村落整体塑造,运营具有“世界休闲谷 大美黄松峪”全新休闲旅游IP的崭新形象,推出“五景三馆一主线”覆盖全乡域的旅游线路产品,将黄松峪64.4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具有平谷文化味道的艺术馆。
▲全域旅游图
▲全域旅游串联图
系统谋划 全域布局
乡党委坚持系统思维,对资源现状、自然历史、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多方调研、深入研判,制定艺术之心塑造计划,全力打造京东艺术谷,围绕“一节、一乡、六馆、七星十态”,通过艺术将农文旅体等资源有效结合,打出全域休闲旅游整体牌。共邀请30余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创作作品40余件,开设万圣谷美术馆、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综合文化中心等艺术展区,展示版画、油画、国画、壁画等作品,真正将本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通过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让游客在自然山水间感受乡村文化魅力。
盘活黑豆峪村原东方石窟景区24亩闲置地块,打造集旅游线路推广、游客集散、非遗/农特产品展销、文创产品研发、艺术展陈、文化活动筹办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邀请文化公司合作运营,强化组织保障,做好活动主题、内容、人员、安保等各项安排;精心设计品牌logo、文创产品,营造艺术氛围,推介宣传大美黄松峪;与联联集团合作运营大溶洞景区,打造新春花灯夜游。
▲改造后的东方石窟景区
▲新春花灯
文化赋能 兴旺产业
成立文化建设专班,推动文创产品研发,以“非遗+文创”为主题,结合长城、桃花、黄松、溶洞等特色元素,推出纸雕灯、香篆礼盒、玲珑茶盏、文旅IP形象“松松”等文创产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由政府做好服务保障,专业文化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推出“畅游黄松”联票机制,串联辖区景区、餐饮农家、高端民宿、蔬果采摘等资源,开发“五景三馆一主线”“四点一廊”旅游线路,打造全域休闲旅游品牌群。2023年以来,全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4亿元;2023年大地艺术节和2024年山谷艺术节,吸引游客50余万人,带动收入4167万元。
▲文创产品
依托艺术节,开展音乐节、中秋游园会、非遗展示、村民美育实践、戏剧夏令营等活动50余场,吸引2000余人参与;村民主动担任艺术展览讲解员,提升文化素质。黑豆峪村艺术市集让艺术家与百姓共同销售文化艺术品和农产品,黄松峪村4位诗人与村民共同打造《诗的黄松峪》诗歌共创小路,艺术家与村民互相帮助,营造和谐团结氛围,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夏令营活动
▲诗歌共创小路
汇聚合力 打响品牌
深化校地合作,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乡村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交流、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创办地学旅游科技小院,以“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为驱动,打造地质文化乡,目前已推出3条地质研学旅行路线。北京舞蹈学院“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挖掘在黄松峪乡的驻村故事创作《以大地艺术点亮乡村》,入选北京市高校“大思政课”宣讲团宣讲主题;与中央戏剧学院共同创作舞蹈《春江曲》、偶剧《青鸟》,将黄松峪秀美山水融入舞蹈戏剧中,2025年双方将共同举办艺术夏令营。
▲《春江曲》
与高校合作,在旅游沿线布置《前辈的荣耀》《小心别踩》《侃大山》等14件装置艺术作品,《北斗七星巨石阵》《大地调色盘》《点石成金》数十件大地艺术作品落地全乡域各点位,精心绘制200平方米“平谷桃花”彩绘墙,利用松树枝干搭建7处造型独特的农产品售卖厅,见缝插绿打造葵花海、花卉迎宾等场景,形成乡村新美学。
▲《小心别踩》
▲《大地调色盘》
下一步,黄松峪乡将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协会作用,整体规划产业全域覆盖、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市场全域营销的发展格局;加强景区合作开发,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充分释放生态美景、人文艺术、精品民宿、休闲度假等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书写好文化艺术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松峪答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