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盛夏,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成片的水稻绿浪翻涌,像4500年来一样在烈日下灌浆、抽穗、扬花。一群群青春活力的学生来这里体验考古研学,探寻“古蜀文明之源,长江上游文明之光”。
年轻的区,活力的城。新津,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4500年文明浸润,历史与现代交汇碰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禀赋。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新津将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乡村为基、赛会为媒、消费为本,充分释放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影响力,特别是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价值,持续做大以短途游、周末游为主的“微度假”文旅产业,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开启一场文商农旅体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坚持保护优先
推动资源活化利用
新津域内人文古迹和旅游资源众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宝墩古城遗址、观音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济堰,蜀川胜概修觉山、道教名山老君山、武阳盛景纯阳观、建筑华章黄鹤楼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白鹤滩、花舞人间、斑竹林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布局有致,省级旅游度假区梨花溪和全省现代农业展示窗口天府农博园,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新津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抓好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努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今年6月,宝墩古城遗址成功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四川第4家、成都第3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500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种下长江上游第一粒水稻。如今,咫尺相邻的天府农博园展示着现代先进农业文明。古今辉映的场景,正不断丰富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研学、游学等新业态。
今年4月,川西文化名山修觉山经修复后重新开放。曾经,唐玄宗、杜甫、苏轼、陆游等名士文人在此留下千古名篇。时隔多年,市民游客又能登临纪胜亭,俯瞰五河交汇的壮阔水景,重温杜甫笔下“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的美景。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加强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追根溯源、价值挖掘。下一步,新津将以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成功为契机,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内城墙保护展示,加大考古发掘力度,力争在重要遗迹、重量级文物发现上取得新突破。
同时加快实施观音寺、黄州会馆等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修复太平老街、六水门街(邓公场)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将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传播,联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加强古蜀文明学术交流和展览合作,协同打造古蜀文旅品牌。加大与良渚遗址交流互动,构建长江文明探源主题游径。加强观音寺与北京法海寺协同联动,共塑“明代宫廷壁画双绝”品牌。
坚持营城兴业
大力培育体育赛事产业
今年端午节期间,成都世运会前省内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在新津南河举行。对这次备受关注的盛事,新津精心策划,将历史文化、非遗民俗、商业市集融入天府端午龙舟会,进行了一次文商农旅体融合的创新尝试。
凭借今年端午龙舟赛活动,新津实现“三个破纪录”:接待游客41.58万人次(增长26.8%),旅游收入1.92亿元(增长53.6%),超1000万人次在线围观。游客在观赏龙舟赛后,还能就近游览经过修复开放的修觉山、复兴街,深度体验新津“营城”“兴业”“惠民”的办赛理念。
近年来,新津积极引入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全国赛艇锦标赛、中国田协10公里精英赛、中国绿道生活嘉年华、全国扁带锦标赛、四川天府击剑公开赛……以四川天府击剑公开赛为例,运动员、教练员、家长超3000人次,60%的人员来自成都以外的地区。赛前1个月,天府农博园周边多家酒店被预订一空。比赛之余,参赛人员还纷纷打卡新津的黄辣丁、鱼头火锅等特色美食,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
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两所省级体育运动学校,提升“水城双赛”能级,做大做强“端午龙舟+国庆赛艇”水城双赛IP,大力发展龙舟、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趣味性运动培训和日常活动。依托天府农博园等载体资源,加大青少年、儿童赛事培育引进力度,大力发展飞盘、围棋、橄榄球、匹克球、儿童平衡车等时尚赛事,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同时,以赛事为契机,形成“核心赛场+周边市集”消费布局,培育赛会与文旅、美食、优品、潮玩等融合新业态,构建全域联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推动景点相互导流、业态融合发展、消费持续提振,打造“天府微度假首选地”,实现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来源:成都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