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花乡春常在,三轨通衢客自来。7月17日,在顺德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陈村镇以“文化赋能存量提质”的实践成果成为关注焦点,这座千年花乡正以文化为笔,绘就“进可繁华、退可田园”的新图景。
以文润城,城乡焕新。从“花开巷里”到“时光九八”,陈村镇在提升城乡品质的过程中坚持美学思维、人文导向,注重文化内涵导入,持续迭代城乡品质提升的有效模式。潭洲村“时光九八街”以80年代怀旧主题改造60余栋农房,开放4个月即吸引游客6.5万人次,网络曝光超2600万次;南涌社区“NCC·新岸”通过“公园+主理人”模式,吸引花艺设计、烘焙工坊等新业态集聚,形成“人文磁场效应”。
与此同时,依托“千年花乡”底蕴,陈村镇努力实现文旅破圈,2024年文旅活动引流500万人次,拉动消费2.5亿元。迎春花市、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塑造年轻化城市IP,催生油罐咖啡、岩洞咖啡等网红经济,吸引高达、魔方等世界冠军赛事落户,使潮流经济、谷子经济在此萌芽生根。
从“水道商埠”到“轨道智城”,在产业跃迁中,陈村积极发扬明清商埠开放精神,支持申菱建设绿色园区、科达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芯片、无人机等新质生产力;创新“融合监管”模式为企业减负45%,打造80万立方米“花园办公区”,以“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涵养宜商环境,实现监管增效与企业松绑双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陈村,三字经文化公园、朱子学堂等载体正将蒙学文化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活教材”,龙舟协会、醒狮基地等民俗阵地也已然成为矛盾化解的新平台,充分印证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凝聚力”。
“人文精神是转型期最持久的内生动力。”陈村镇党委书记黄东青坦言,当城镇化率突破60%的瓶颈期来临,人文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是陈村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须激活的新动能、值得期待的新力量。接下来,陈村将全力以“文化存量”激活“发展增量”,努力践行人文经济学,推动人文经济繁荣发展。而这座千年花乡的蜕变,恰是对“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当代诠释,也为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软硬相济”的陈村方案。
文/顺德融媒记者 邵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