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靖西市的湖润镇,之前经常去靖西还有通灵大峡谷游玩,路过湖润镇的次数比较多,对于湖润镇的认知是与大新县的下雷镇接壤,往南走则是西贡蕉盛产地越南。前段时间游玩旧州古镇后了解到归顺州,归顺州下的湖润巡检司才得知湖润镇不仅是镇,历史上还是岑氏土司的领地。
清晨的街道有点宁静,或许是远离城区的原因,或许是十多年没来湖润镇,看到稀稀疏疏的人群,还有干净整洁的街道,心情总算有种说不出的愉悦感。不是很陌生,但又觉得有点熟悉,可能是多年没来此地的原因,总觉得来到一处让人心旷神怡,舒缓内心烦躁的处女地。百色与崇左市交界,靖西市与大新县、天等县交界,湖润镇与下雷镇接壤,众多交错的行政区域岂能不感到好奇。
湖润镇位于靖西市的东南部,东与崇左市大新县、天等县接壤,南紧挨着越南共和国,距离市区35公里,镇域面积2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6万余人。2.6万余人的湖润镇或许在大地方来说不算是个大镇,但按管辖面积来说几乎是个超级大镇,要知道12万人口的黎塘镇镇域面积也就216平方公里。
湖润镇镇域面积大,人口基数少的原因是地理位置问题,山多地少、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生地比较多,人口繁殖疲乏固然就正常。湖润镇人口基数少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历史原因,湖润镇地处天等、大新以及越南共和国的核心地带,或许放在和平年代感觉湖润镇是桂西北相对较富裕,而且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在古代湖润镇确实战乱频繁,死亡人口相对较多的地方。
唐代之前有多乱没有历史记载,唐朝末期开始统治党犹州的侬氏家族与南部的交趾国战乱频繁,人口死伤无数,自然环境本来就挟制人口的自然生长,加上连年征战,人口就更加的稀少。后来广源州土司侬智高带领土民起义成立大南国,紧接着就是送朝廷军队平乱,交趾国不断入侵,使得边境一带的各个土州土峒生存更加的困难。
北宋朝廷平息侬智高起义后将大量南下平乱的军队留下戍边,并论功封地,侬智高成立大南国的国都安得州则成为浙江余姚人岑仲淑的领地,至民国时期的900多年间成为岑氏土司的势力范围。靖西、天等、大新境内则有很多个土司领地,好比如党犹州后来更名为下雷州、龙英州、上映州、坡州等。
湖润镇自宋代开始就是岑氏土司归顺州的领地,而且又是下雷、龙英、上映、怀化等州的核心地带,更是交趾国的前沿阵地,在当时来说湖润镇就是归顺州的前沿阵地。作为归顺州的前沿阵地,历史上的几乎每个朝代都驻守军队,特别是岑氏土司统领归顺州后湖润这股地方最占率位置上显得更加重要,明朝永乐19年(1421)还设置湖润巡检司。
湖润巡检司也仅是归顺州的派出机构,对等现在也就是个县公安局的派出机构,但当时实行的是世袭制,行使的权利比现在的派出所所长要高得多。湖润巡检司的首任土司是岑元全,最后一任土司是岑作柱,历经13任土司于清朝光绪12年(1886)湖润巡检司撤销。湖润巡检司撤销的原因是清朝雍正7年(1729)改土归流,清朝光绪12年(1886)归顺州改为直隶州,也就是朝廷直接管,没有岑氏土司什么事了。
民国时期全国实行省县两级制,府、州、峒一律改为县,归顺州则更名为靖西县,靖西得名据说是县城在靖山的西边,湖润巡检司故地则更名为湖润乡,属靖西县东区。民国时期靖西县东区的区公所就在化峒乡,解放后湖润镇属第三区,区公所就在湖润镇,1953年区公所迁往那司圩,1957年区公社迁回湖润乡。往后的湖润乡改为公社,湖润区、湖润公社,1984年湖润公社改为湖润镇。分单干后大多数公社改为乡,湖润镇从公社直接改为镇,足见湖润镇的工业基础和历史底蕴多么的浑厚。
湖润镇与越南共和国交界,这一带除了山就是土坡,跟海一丁点都沾不上边,为何有边海风景道。游玩湖润镇后顺着沿边公路到新兴圩,在新兴圩吃卷粉,然后顺着沿边公路直走德天瀑布,没想到进入大新县境内封路,封路的原因是雨天大,山体滑坡道路禁行,只能返回新兴圩后走下雷。湖润镇不靠近海却有边海风景道,其实边海风景道就是沿边公路,沿边公路的起点在哪里不知道,沿边公路走下雷、龙州、凭祥直到东兴,东兴是海边城市,湖润镇有边海风景道的原因就是沿边境公路可以直通海边。有兴趣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来行走一下沿边公路,预祝大家旅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