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30分钟飞到老牛湾”的视频刷屏。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不过老牛湾。”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全呼和浩特第一家5A级景区。曾经因距市区路程远、耗时长让很多人对“黄河与长城握手”美景望而却步。
如今,从呼和浩特打 “飞的” 去老牛湾,让以前将近3小时的车程,变成了 30 分钟!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真成了现实。这波操作不光让游客看黄河长城同框更方便,更藏着呼和浩特低空经济偷偷开挂的密码……
30 分钟直达老牛湾!这波 “提速” 太顶了
以前去趟老牛湾,开车得晃悠近 3 小时,路上堵一堵更没谱。现在呢?清水河老牛湾机场一通航,每周一、三、五、日都有固定航班,据说5 月 25 日首航那天,皮拉图斯小飞机从白塔机场一冲上天,眨眼睛的功夫就到了。关键是票价才 189 块,落地还有车直接接去景区,这安排简直贴心到犯规!
别小看这 30 分钟,可不是简单省时间。以前周末去老牛湾,路上就得耗掉大半天,现在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在黄河边吃上炖羊肉,下午还能悠哉拍照,这不就是 “周末游自由” 吗?说真的,当天空成了新赛道,您来呼和浩特玩儿都能自带 “瞬移” buff 了。
另外,这30分钟航程里航拍画面的宏观美感,转为亲眼目睹的震撼。从地面到天空,乘坐小飞机去旅行,给我们打开了旅行的全新视角。如果说旅行就是一场体验,那天空视角便赋予旅行更广阔的疆域。
政策撑腰 + 产业落地,低空经济这波稳了!
能这么潇洒打 “飞的”,背后可不是运气。
2024 年自治区直接甩出《低空经济实施方案》,把呼和浩特当成示范区来重点砸资源。今年更狠,三年行动方案 + 实施意见双管齐下,真金白银砸钱建基地、搞研发,这力度谁看了不说一句 “够意思”?
再看产业端,那更是支棱起来了。
航天开发区的低空产业园里,15 家无人机企业扎堆落户,内蒙古第一条无人机总装线都投产了,一个月能造 20-50 架,一年挣 1 亿多跟玩似的。不光能造,还能用得溜 —— 除了老牛湾旅游线,无人机洒农药、送急救血包都玩得转,以前觉得高大上的 “低空经济”,现在就在咱身边溜达呢。
技术不停 “整活”,这波发展有后劲!
最让人惊喜的是,呼和浩特不光会用,还会自己搞发明。中科院院士带着团队搞研发,职业学校都能整出 LY-2900 这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无人机,还是 “蒙研、蒙造、蒙用” 三件套,这技术力直接拉满!北斗产业园更牛,孵出 5 家无人机企业,把卫星和新能源凑一块儿搞电力项目,这脑洞开得够大。
关键是这些技术不玩虚的,全是奔着实用来的 —— 草原上无人机洒药比人快 10 倍,黄河边观光飞机视野刚好框住最美弯道,这种 “技术跟着需求走” 的路子,可比瞎烧钱靠谱多了。
说真的,看呼和浩特的低空经济现状,目标绝不是小打小闹。到 2027 年要建 33 个通用机场,产值冲百亿,呼包鄂乌还要搞 “一小时飞圈”。以后说不定从呼和浩特飞周边盟市,比打车还方便,这种日子想想就带劲,咱就等着看呼和浩特在天上 “玩” 出更多新花样吧!
放眼全国,呼和浩特这波 “特色牌” 打得挺妙
在全国低空经济的大盘子里,有自身特色才能出彩。
要说呼和浩特低空经济在全国的独一份,那得从 “草原 + 低空” 的混搭说起。别的地方搞低空旅游,大多是看城市天际线,这儿直接把飞机开进草原、黄河峡谷里 —— 坐着直升机看风吹草低见牛羊,从空中瞅黄河九曲十八弯,这种辽阔生态景观和低空飞行的结合,全国找不出第二家。
而且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呼和浩特不搞单打独斗,呼包鄂乌凑一块儿搞 “低空经济圈”,呼和浩特专心搞研发制造,鄂尔多斯试物流航线,包头做稀土零件,这种分工跟搭积木似的,把产业链玩得明明白白。南方城市低空经济可能受限于空域紧张,内蒙古自治区这儿的低空空域则更丰富,这种 “天空自由” 也是这座城市的天然优势。
更绝的是正在摸索中的“航天 + 低空”模式 ,依托航天科工六院的火箭技术,尝试把航天材料、发动机技术用到无人机上,这跨界玩得够野。
说真的,现在看呼和浩特的低空经济,这哪是发展产业,分明是把整个城市的格局都打开了!
丨来源:金源街壹号(老三)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韩舒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