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导报记者:肖建花 刘中伟 张亚亭【 2025-07-15 发表】
▲粤港澳媒体采风团在铜官窑国风乐园
7月13日下午,“魅力ChinaTravel 畅享快乐长沙”粤港澳媒体长沙采风团一行,走进长沙铜官窑,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寻访之旅。采风团被铜官窑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通过镜头与文字向大湾区乃至全球观众展现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铜官窑,这座承载着唐代釉下多彩陶瓷技艺的世界文化遗产,正以“陶瓷文化+红色记忆+国风国潮”的多元面貌焕发新生。从铜官老街青砖黛瓦间的非遗传承,到国风乐园夜幕下的光影盛宴;从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千年瓷片,到遗址公园古龙窑的沧桑痕迹,采风团成员穿梭其间,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举起相机拍摄,用镜头定格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
铜官老街:青石板路串起的“诗画江湖”
午后阳光斜照在铜官老街的青石板上,空气中弥漫着陶土的温润气息。采风团刚踏入街口,便被一座龙凤呈祥的釉下彩牌楼吸引,纷纷打卡拍照。
▲粤港澳媒体采风团深入铜官老街 刘中伟摄
铜官老街形成于唐朝,以陶瓷闻名于世。街虽短,却一眼望不到头,最适合在阳光下悠然漫步。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陶瓷元素,在潜移默化间,将“陶都”二字刻进往来游人的心间。
在水墨陶城里,长沙窑非遗传承人黄皓夫正在给媒体记者介绍陶瓷作品。这些系列陶瓷作品都是雀鸟系列、唐龙系列,用长沙窑典型的纹饰来装饰、丰富现代审美的器物,引得大家啧啧称奇。
黄皓夫工作室,是铜官老街上唯一一栋百年老宅打造而成,黄皓夫坚守长沙窑地域窑口文化,坚持传承与创新,故其作品很多都是极具特色,却又不失长沙窑传统元素都是用长沙窑典型代表的元素来装饰,丰富现代审美的器物。
泥人刘工作室里,第四代传承人刘坤庭正捏塑一尊陶俑,他手中的泥巴在指间翻飞,不到片刻便成形。“我们祖辈就在这条街做陶,杜甫当年避风时看到的窑火,现在还在烧!”他指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古龙窑遗址感慨道。
沿着麻石小巷深入,在老街上还可以看到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斑驳的门联上,“莫说散沙不能成大器,须知泥土可以变黄金”映入眼帘,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在古色古香的老街,千年窑火不熄,新与旧在这里共生共存,并行不悖,一起书写着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故事。
国风乐园:夜游模式解锁“国潮新玩法”
夜色低幕,铜官窑古镇国风乐园的霓虹闪烁。采风团走进国风乐园,立即被这里狂欢的氛围感染。
国风乐园以1200年前的盛唐窑文化为魂,融合沉浸式国风体验、非遗手作、实景演艺与数字科技,打造出全国首个“穿越式国潮主题乐园”。漫步其间,可触摸釉色流淌的千年窑火,可穿戴汉服与NPC对诗斗茶,更能在全息投影中见证“黑石号”沉船宝藏的传奇,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与国潮青年的必访胜地。
▲媒体采风团在铜官窑国风乐园内 刘中伟摄
舜子园广场上游人如织,乐声如潮,《无梦到铜官》沉浸式实景演出正在进行。《无梦到铜官》以历史事件为原型演绎而来,由时光老者讲述1200年前铜官窑古镇故事。《无梦到铜官》以“梦入铜官”、“唐韵湘情”、“铜官夜宴”三大主题篇章,讲述铜官窑古镇中发生的大大小小有趣故事与再现繁华的唐朝盛世和漫漫丝瓷之路。
景区的主要街巷都变成了演出的舞台,游客可以近距离的观演互动体验,穿过乐园的街巷、戏楼、庭院,通过行进式表演让游客跟随演员沉浸式入戏。演员们身着唐装穿梭街巷,忽而化身贩夫走卒,忽而变身宫廷乐师,“好象在观看一部盛唐的电视剧,而且这可比电视剧真实多了!”在赞叹中,媒体记者们纷纷举着相机拍摄,留下每个美好的瞬间。
▲打铁花表演 刘中伟摄
来到窑火千年的石渚湖畔,一场非遗铁文化梦幻实景演出引得众人拍手叫绝。数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天空,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夜空中霎时间繁星点点,铁树上开满了银花,为游人们近距离献上一台震撼的光影盛宴。此时此刻,游人们仿佛已经由这穿越这辉煌的盛世焰火,沐浴到那醇厚的唐风唐韵。
灯火璀璨、活力四射的烟火夜铜官,已成为长沙夜游潮流新地标。国风乐园负责人透露,从暑假起,铜官窑国风乐园第三届“大唐戏水节”已经上演。
负责人介绍,本次戏水节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夜游活动。除了景区氛围布置、灯光秀,铜官窑招牌演艺《黑石远渡》也增加一场夜场表演,为游客呈现精彩绝伦的特技秀。每周末晚还将有精彩的烟花秀上演。特别打造的“三百杯夜市”为游客提供一个集美食、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夜间休闲场所。在夜市上,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鲜美的小龙虾和各种地道小吃,还可以参与对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加喝啤酒大赛,在畅饮中忘却夏日的炎热与疲惫。
遗址公园:古龙窑旁的时空对话
站在谭家坡遗迹馆的观景平台上,采风团目睹了令人震撼的一幕:1号龙窑遗址如巨龙盘踞山间,窑床上依稀可见当年的烧制痕迹。“这条窑有50多米长,一次能烧上万件瓷器!”遗址公园讲解员介绍。
▲媒体采风团在龙窑遗址 刘中伟摄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唐代诗人李群玉生动描述当年铜官窑傍山建窑、柴火烧瓷的壮观场面。如今采访团一行来到龙窑遗址,唐人诗中铜官窑烧制瓷器时的宏大场景似乎已在眼前历历重现。
有感于铜官窑遗址文化的厚重,有媒体记者感叹:“在这里,每一片碎瓷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次创新都是文明的延续。”
采风团一行还参观了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序厅的巨型LED屏上,1200年前的窑火在虚拟时空中复燃。馆内展出器类多样的文物1000余件,展现1200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发展史。
▲媒体采风团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 刘中伟
馆内最受瞩目的当属“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讲解员介绍,“黑石号”是发现最古老的阿拉伯远洋航船,它于公元826年触礁沉没,1998年被打捞出海。船上运载着金、银、瓷器等中国产品共6.7万余件,其中长沙铜官窑瓷器约5.65万件,约占总数量的85%。船上满载的中国瓷器为海上丝绸之路保留了珍贵实物,证实了古代中国与中东各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贸易往来。
观赏着1000多年前烧制的精美陶瓷文物,采风团成员连连惊叹着古人的智慧,“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当年这些瓷器漂洋过海,把中国的诗与远方带到了波斯湾。”
一个下午的行程,采风团一行用脚步丈量铜官窑的厚重,用镜头记录国潮的活力;从老街的匠人精神到乐园的科技赋能,从博物馆的文明对话到遗址的岁月沉淀,这座千年古镇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诠释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