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鲁黎 杨景嵛
空调冷气管够,文创雪糕上新,供给免费直饮水,延长开放时间......7月18日获悉,暑期以来,湖北省博物馆日均入馆人数超两万人次。馆方推出一系列贴心清凉服务,确保各地观众前来清凉逛展。
一场“微手术” 确保高层空调冷气管够
湖北省博物馆展馆背后的设备楼,是馆内最鲜为人知的地方,却是确保整个场馆空调、电力、供水等系统正常运转的中枢。
7月18日,在管道林立的中央空调主机房,后勤保障部骆顺青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他穿梭其中,手持测温枪,测量水泵运行温度,并就各设备的压力、电流量等项指标抄表统计,检查其运行状态。其他同事则在各展厅及空调机房测温巡查,开展记录、拍照、留档等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后勤保障部主任赵明明介绍,为让入馆观众无死角地享受凉爽,近日,一场精准的空调“微手术”正在南馆悄然上演。
原来,因南馆四楼为四面玻璃环幕形建筑设计,夏日高温辐射导致该区域内温度较高。为破解高温困局,该馆工作人员现场多次调研论证,发现空调系统冷气输送到高位区域能效衰减严重。针对这一痛点,该馆决定在南馆四楼增配20台小型、高效、低噪的变频循环泵,确保冷气均匀、稳定地输送到每一个角落。同时,采用“电动遮阳棚+遮阳膜”方式对连廊通道降温,在确保隔热率、透光性前提下降低环境温度。
“小水泵”撬动“大环境”,该馆以创新技术打通空调系统“末梢循环”,让观众在展厅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凉爽的参观体验。
细微处入手 清凉同时又节能
在确保空调冷气管够的同时,馆方从细微处入手,将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后勤保障部工作人员介绍称,为了确保冷气不“跑”,他们“软硬兼施",一方面“堵”,用密封条堵住玻璃门缝隙,安装厚重的透明PVC软门帘,堵住大面积冷气泄露;一方面“优”,优化进出路线,将不影响消防安全的大通道关闭,进出馆不走自动感应大门,改走两边侧门。并在入口处设置双门帘缓冲区和“空气门帘",观众关上外帘后再打开内帘进入,显著减少冷气泄露。
在北馆还安装有风幕机,向下吹出高速、均匀的气流幕,能形成无形的“空气门帘”,有效阻隔内外空气交换。同时,大量张贴“冷气开放 随手关门”提示,提醒观众注意关门。
文创忙上新 消暑服务一条龙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展出了一件设计精巧的器物——曾侯乙铜鉴缶,使用时,在方缶里面盛酒,鉴与缶的缝隙中可用来盛冰,以达到冰酒的效果。
炎炎夏日,入馆观众不仅能透过“古代最早冰箱”想象古人消暑的惬意,还能品尝口味丰富的文创雪糕,一口降温。“除了经典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造型雪糕,最近上新了萌兽盲盒文创雪糕,青铜神兽化身清凉担当,挺受欢迎。”南馆负一楼雪糕文创区的工作人员说。
除了文创雪糕,该馆咖啡厅还研发了新款冰激凌。与武汉水务集团合作推出的四款水主题文创矿泉水,瓶身设计融入博物馆建筑、明星文物的元素,冰爽可口。“4元一瓶,满足入馆观众切实需求,销量很好,每天都需要补货。”相关负责人说。此外,多款以馆内热门展品为灵感设计的特色手持扇、T恤衫,颜值与实用兼备,轻摇蒲扇,凉风自来。
该馆在南馆、北馆、西馆不同楼层,设置有免费直饮水取水处,服务台提供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除每层楼的休息座椅外,南馆负一层增设纳凉休息区......系列清凉服务,与馆内精彩的展陈相得益彰,让游客流连忘返,大多数游客入馆时间较平日明显增加。
该馆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去年暑期两个月客流量达109万人次,占全年客流量近四分之一;今年暑期预计仍是高峰,截至目前日均入馆达2万人次以上。馆方每日延长开放1小时,丰富各展厅临展,让南馆、北馆客流尽量分散,避免观众扎堆。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同时,多措并举打造清凉博物馆,希望各地观众能在博物馆度过愉快的盛夏之旅。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