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黄土高原长大的甘肃人,这算是我第二次来成都,上一次还是五年前,自驾川藏线时,路过成都,只停留了一天,当时我就想,下次有时间我一定要专程来成都,好好感受下成都的风土人情,这次终于有机会,带着父母,踏上了这片心心念念的蜀地。习惯了干燥的风沙和粗犷景色,初到成都时,扑面而来的湿润空气和满眼的绿意让父母有些不适应。但几天下来,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慢节奏和厚重的历史,让我们彻底爱上了这里。

一周的行程大致逛下来下来,我对成都有了新的 认识和了解。对成都有几点粗浅的印象,跟大家唠唠。
1. 关于“慢”的生活
在西北,我们走路带风,吃饭狼吞虎咽,仿佛慢一秒就会被风沙追上。可成都人不一样,他们走路像在散步,喝茶能喝一下午,连吃火锅都能涮两小时。在“鹤鸣茶馆”,我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摆龙门阵”——几个大爷坐在竹椅上,一杯盖碗茶,一碟瓜子,聊得热火朝天,仿佛时间根本不存在。就连年轻人,也仿佛是不用工作一样,都是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状态。

2. 历史不是课本
西北的历史是苍凉的,是敦煌的壁画、嘉峪关的城墙,带着风沙的痕迹。而成都的历史,是“武侯祠”的红墙竹影,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被刻在每一块碑文里。走在祠内,阳光透过古柏洒下来,恍惚间像是穿越回了三国。隔壁的“锦里*”更是热闹,灯笼高挂,小吃飘香,历史在这里不是冷冰冰的展品,而是活生生的市井烟火。在这里,花三十块采个耳,舒服的都要睡着了。
3. 熊猫不是动物园的摆设
但第一次在“熊猫基地”见到真正的熊猫时,还是被萌翻了!它们躺在树上啃竹子,慢悠悠地翻身,甚至当着游客的面拉粑粑……完全不在乎人类的围观。而人们居然还乐在其中。我终于明白,在成都,熊猫才是真正的“大爷”,吸引着各地游客千里迢迢来看它。

4. 辣不仅仅只是味觉
西北人吃辣,是油泼辣子的豪迈;成都人吃辣,是麻辣鲜香的层次感。在锦里吃了一碗担担面,第一口——“嗯,还行”;第二口——“有点意思”;第三口——“老板,来瓶冰粉!”但神奇的是,越吃越上瘾,最后连火锅里的花椒都敢嚼了。成都的辣,是会让人“痛并快乐着”的瘾。

5. 都江堰的黑科技
西北的水利是坎儿井,靠的是地下暗渠;而“都江堰”的水利,是李冰父子用智慧驯服了岷江。站在鱼嘴分水堤,看着江水自动分流,不禁感叹:这哪是古代工程?分明是穿越回去的“黑科技”!难怪成都平原能成为“天府之国”,古人这脑子,比现代计算机还精准。
6.一点小小的美中不足
作为西北人,习惯了干燥的气候,成都的潮湿闷热,竟有些不太适应。另外,成都的地铁标识不是很清楚,不明白一定要询问工作人员。以免跑错了方向。三星堆观光车只停靠主要景点,展区之间的步行距离比较长,对老年人不太友好。
个人认为值得去的景点推荐

1. 宽窄巷子——体验老成都的慢生活(不过个人感觉人民广场更能体验慢生活)。到节假日人真的超多,建议可以避开节假日去
2. 锦里——夜景超美,小吃多,但别在景区买纪念品,价格有些贵。采耳值得一试。
3. 武侯祠——红墙竹林拍照绝佳,建议租个讲解器,或者提前了解一下历史,不然真是看不懂。
4. 熊猫基地——一定要早起!下午熊猫都在睡觉,懒洋洋的不理人。
5. 都江堰——可以和青城山一起去,一天刚好,记得穿防滑鞋! 我由于带着父母,不想太累,所以去了灌县古城。
6.三星堆博物馆——感受古蜀文化和精美的青铜工艺,但三星堆步行距离较长,建议穿舒适的鞋子哦,不然像我一样,脚上磨出好几个大水泡。

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比起西北的苍茫辽阔,这里的悠闲和烟火气更让人留恋。唯一的问题是——待了一周,我胖了五斤,这里的美食真是琳琅满目,让人欲罢不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