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浪费?面子工程?我在武夷山坐了很多次次,反而更困惑了
作为一个游客,来过很多次武夷山。没想到一路风景很美,最让我意外的,居然是那条——被很多人吐槽过的轻轨。
“没几个人坐”“浪费钱”“面子工程”……
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评论。
但是坐在车上,却开始想问:
这轻轨,真有那么没用吗?

---
从南平站出发,一路像在看风景明信片
武夷山的轻轨,全称叫“武夷山旅游观光轨道交通1号线”,起点是南平站,终点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南门。
每次都是从南平站一下高铁就转乘轻轨,车厢干净、空调舒服、窗外是不断切换的茶山、云雾、村庄——说真的,有种“列车开进水墨画”的感觉。

沿线主要站点:
南平站:高铁到站
南源岭站:民宿聚集地,最喜欢的一个站点
南门站:武夷山主景区入口(九曲溪、天游峰)
全程约30分钟,票价:10元

---
♀️作为游客,我不觉得它“没用”
说实话,武夷山不是那种“站下就到景点”的城市——它的景区分布很广:
从高铁站到景区,如果没有轻轨,要么打车要么公交车;
如果没有轻轨,带着行李、带着家人朋友出游,那真的挺不方便;
另外很多人说打车也很方便,只要40左右即可;我也想问,如果没有轻轨,的士不会坐地起价?是不是不管什么天气都要大包小包一起拿着走路到外面打网约?如果旺季呢?
而轻轨刚好解决了这一点——不堵车、不绕路、风景还好。
比起在路上打车+等公交,我更愿意花10块,坐着它看山看风景。

---
但网上的争议,也不是没道理
我查了一下,争议主要集中在几个点:
1. 建设成本高:武夷山轻轨总投资十几亿,对南平来说来说压力不小
2. 上座率低:有网友拍过“车厢空无一人”的照片,尤其是淡季,确实冷清
3. 运营效率:轻轨班次不多,不能替代城市通勤功能,更多是“为了游客”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
> 对游客来说“挺方便”,对市民来说“用处不大”。
于是有人说:这是面子工程,只为“看起来有”,不为“真正实用”。

---
那么,这条轻轨到底是不是“面子工程”?
作为一个外地游客,我只能说: 如果把它单纯当作“通勤工具”,的确成本偏高;但如果看作“风景线+旅游动线”,它是有意义的。
尤其在这样一个景区分散、交通半依赖车的旅游城市,它的存在至少能让“自由行”不再那么疲惫。
---
我觉得最真实的一句话是:
> 说它是“面子工程”的人,坐的不多,有无都可以;
而觉得它“重要”的人,却很少说。
就像我:
如果去武夷山就一次,可能也会误以为那条轨道只是拍照好看、实用性不强。
但体验过后我反而在想——或许我们可以更公平地看待这类“旅游城市型轻轨”。
---
评论区交给你们!
你们怎么看武夷山轻轨?
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类似的轻轨、空轨、单轨,建了之后被质疑没用?
欢迎留言告诉我:
你们的城市,有没有“轻轨困局”?
---
小贴士:
南平站下车出站后右转步行约3分钟就是轻轨入口
轻轨终点南门站下车就是景交车/竹筏售票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