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悬棺初探
作者 李立军
暮春四月,川南的薄雾裹着油菜的花香。
宜宾战友联谊会结束后,一行老兵(李川,113师炮兵团第15任团长;张斩,炮兵团第17任团长;郭勇,炮兵团火箭炮营营长)在吴开林战友(炮兵团榴炮2营营长)的盛情邀请下,趁兴驾车踏入了珙县洛表镇麻塘坝的深峡,来探寻古老而神秘的僰人悬棺之谜。
这个长10公里,宽2公里的狭长而平坦的河坝,两侧排列着23座高低均匀的丹霞峰峦,峰岩之上悬挂着保存完好的300多具悬棺。这些幸存的悬棺,成了人们。凭吊和研究古僰民族史的唯一物证。
崖壁如削,300余具悬棺星罗棋布,褐木棺椁在千年风雨中皴裂出时光的褶皱,却仍倔强地悬在离地百仞的崖隙间。
付兴泉战友(团指挥连测地排战士)、吴顺荣战友(团火箭炮营10连战士)、梁世万战友(团85炮营9连战士),三位均为76年入伍,他们居家于此,特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付兴泉战友任博物馆馆长,他引导大家游览了僰人悬棺和僰人文化博物馆,并作了精彩的解说。
"看那棺木的朝向!"付兴泉手指向半空。但见所有悬棺皆东向而立,暗合《华阳国志》中"僰人拜日"的记载。
岩壁上赭红岩画斑驳如血,持戈武士的剪影与太阳图腾相映,恍惚间似有铜鼓声穿透时空而来。
据说,八十年代清理悬棺时,曾见丝帛残片上的云雷纹,与三星堆青铜纹样竟有七分神似。
我们疑论着千斤棺木如何凌空安置?有说是凿岩为道,待棺入穴后毁栈;
有人猜藤蔓绞盘悬吊。但望着近乎垂直的丹霞绝壁,所有猜想都显得苍白。
忽然山风拂过,惊起崖顶盘旋的岩鹰,不禁让人遐思:或许僰人相信,鹰隼能带灵魂飞升天界?
博物馆中一段关于僰民族的悬棺和兴亡史序有极为精彩:
浦水之西,乌蒙之北,邓家河畔,洛表邻侧。麻塘坝历尽沧桑变幻,螃蟹溪淌够岁月迷茫。危崖百丈,猿猴愁攀,峭壁千仞,鸟雀难越。数百具悬棺,千万个桩孔,遥遥乎其上,垒垒乎其间,此乃名闻中外,声蜚遐迩之琪县僰人悬棺也!
传闻百越民族,迁徙建国殷商,功从周武,地封南疆。尊太阳为图腾,崇飞鸟为偶像。刀耕火种,斩棘开荒,逾越千年。
明万历,苛政猛于虎,民瘼苦如蒿。何氏三兄妹揭竿叙南道,庙堂惊而朝野惶,居正谋而刘显剿!
狼烟起、锋火燃,金戈鸣、铁马嘶!九盏灯警焰长亮,点将台金鼓齐鸣。
阿三妹盘肠大战,阿大王血染沙场!敌众我寡,兵陷博望!
铁垒终、行云遏,枭雄一族,从此匿迹销声,影综绝灭!
吴开林战友(老家居麻塘坝)说:这个麻塘坝其实应该叫马躺坝。
他说:你们看前面的地形,就像是马头、躺下的马身和马尾。这就是僰民族被剿杀最后销匿的地方。
这悬棺崖壁上的九盏长亮灯,不仅长年照映着马躺坝,而且还彰显着僰人的不屈精神!
暮色中,崖壁上的朱砂越发鲜艳,像凝固的晚霞,老付家堂屋里,酒杯里晃着灯光。
悬棺之谜未解,但僰人尚勇崇高的精神不灭!
酒过三巡,醉眼朦胧间,我们仿佛看见铜鼓坪上跳傩的赤足先民,他们的血脉或许早已融入巴山蜀水,化作深谷中倔强的野竹,岁岁破岩而生!
五言•悬棺吟
赤壁栖玄棺,鹰回千仞寒。
丹砂凝血魄,丝帛隐云团。
鼓寂苍山暮,魂归蜀道难。
临风酹浊酒,星斗落悬棺。
一一僰人悬棺探寻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