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走锣圩镇旧圩村回家,都认为旧圩村是个村,后来才得知旧圩村是原锣圩镇的驻地。前段时间去逛了一趟马头镇,看到有个旧圩,毋庸置疑这个旧圩就是马头镇的原驻地。本以为马头镇的旧圩也跟锣圩镇的旧圩一样拥有完整的街道和林立的商铺,没想到马头镇的旧圩不仅没有街道,而且连像样的商店都没有,感觉来旧圩逛一遭有点失望。
有网友留言码头镇旧圩也有九街十八巷,有从河边到街圩的马头,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老建筑,来到旧圩后不要说老建筑,连一栋瓦房都没有,都是清一色的楼房。没有看到网友描述的场景并不感到意外,毕竟时代在发展,村民居住环境要提高,旧的房子拆掉都很正常。网友描述的所谓的旧圩应该有,可能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旧圩,也就是马头镇的老址,武鸣区的马头镇跟平果市的马头镇名字类似但起名和发展经历不同,历史文化和民间习俗就有所不同。平果市马头镇的起名是因地处右江边,因码头经济而兴起便起名码头镇,后简写成马头镇。武鸣区的码头镇不靠水路就没有码头之说,起初起名就是马头镇,并未有将码简写成马,而是场圩驻地像一匹马的脑袋,所以起名马头镇,如果起名另类点的名字,现在将马头镇更名为马脑袋镇也未尝不可。
马头镇确实靠近水,同时也有码头,只不过流淌于码头旧圩的河流没有通航条件,固然就不能借助码头经济而兴起。流淌于旧圩边的河流据说是香山河最大的支流,只不过近段时间干旱严重断流了。旧圩的码头不是货运和人渡码头,其作用也仅是提供村民洗衣洗菜用,要是遇上干旱断流,码头也就形同摆设。如果硬说马头镇是有码头而起名码头镇,后简写成马头镇,也只能硬说旧圩边的这个秀珍码头了。
马头镇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属思恩府武缘县止戈乡,止戈乡史上曾是止戈县,止戈县的县治在陆斡镇芦村,旧址已被水库淹没。止戈县后来并入上林县,武缘县也就是现在的武鸣区,历史上大部分境遇都属上林县,包括现在的马头镇都是上林县的辖地。要说马头镇的历史仅提到清代的止戈乡,那就有点肤浅,马头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古骆越国时代。
马头镇旧圩在古骆越国时期是古鲁城所在地,古鲁城并不是某个古国的故城,而是古骆越国周边的卫星城。骆越是百越土著建立的古文明国度,地理环境促成骆越文明与汉人文明的差异,也因为骆越文化与汉人文化的差异,使得两者从前秦时期至清朝两千年的争斗,最后被强大的汉文化所屈服,现在的骆越文化仅是书中提及,现实中的骆越文化几乎看不到。现代挖掘骆越文化,或许只有在马头镇旧圩的古鲁城遗址上寻找存在感了。
文章提到很多次古鲁城,但在旧圩逛很久竟然找不到古鲁城遗址深感遗憾。听说古鲁城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当时有点愚昧,古城内收集到的瓶罐瓷碗不值钱,最后当垃圾处理。上世纪80年代进行抢救性发掘,文史专家还能找到些瓷碗碎片,瓷碗底部还刻有看不懂的古文,古文与甲骨文时期类似,因此判断古鲁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骆越国的卫星城,秦朝赵佗领兵50万下岭南,古鲁城就此被摧毁,骆越文明亦在赵佗入岭南之时逐渐消失。
马头镇何时变成旧圩是很多人疑惑的事,其实并不难解释,大兴修水利时期修建水库,旧圩是水淹区最后搬迁至现址。说是水淹区,来到旧圩一滴水的看不到,有的就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可笑的是玉米苗几乎枯死,此时脑海里的疑问是水库呢,水库藏哪里去了?纯属茶后文,没有多大的历史价值,看过就好,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