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桂平文史》:
1944年秋,为了打通所谓的“南下大陆交通线”,日军入侵广西,由于种种原因,我方军队连失桂林,柳州等地,此间大小战事,称之为桂柳会战。
为了进一步打击我方军队,同年八九月间,日军一万余人沿西江西进,由肇庆经梧州向平南进发;又另数千人由廉江窜向北流容县,意欲会师桂平。
1944年10月9日,桂平县城沦陷,至月底,桂平全境各圩镇,除罗秀外,都有日军侵占活动。由此,也拉开了桂平人民抗战的序幕。
大洋镇蕉树村的打鬼子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1944年11月3日,天还没亮,一队鬼子进入了永华村(今木根镇永华村),一路扫荡而来,得到预警的大洋罗村(今大洋双罗村)村民,马上进行全村撤离,到周边山岭树林避难。
几小时后,鬼子真就到达双罗村,直到三天后才离去。人们回到村里,看到村里一片狼藉,鬼子在村期间,洗劫了全村,村民带不走的粮食,鸡鸭猪牛等,全被抢光,宰杀一空,之前不肯离村的一位黎姓老人,也从此寻无踪影。
鬼子离开双罗村,到蕉树村驻扎下来,形成一个据点。他们稳定下来后,给双罗村的村民带了一个话,要求两天内拉二千斤粮食到麻垌日军驻点。
二千斤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双罗村集全村父老商议,鉴于形势,反复讨论后,一致决定“含恨忍让”,咬牙挤出二千斤粮食,安排人拉去在麻垌的鬼子驻点。
却不料,正是这个“忍让”,让鬼子觉得双罗村的村民好欺负,没隔几天,鬼子又让人带话,让双罗村再交四千斤粮食。这可激发了村民们更为激烈的反应,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忍”,有人则认为“反”!
正犹豫不决的时候,鬼子又下来一个通令,要求双罗村民交的粮食增加到六千斤。
六千斤粮食,不说在1944年的环境下,就是今天也是一个大数目,短时间要筹集上交都是很要命的,村民们认为,这粮食交不交结果都是死,不如起来抗争。但双罗村民有很多的顾虑,如果战,经历少,那缺乏作战经验,能用的武器少,最多就是几杆土枪,土炮,杀伤力弱,这样抗交粮,必定会被鬼子前来扫村,着秧的肯定就是村里。
意见不一,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人提议,六鹤村(今罗播六凤村范围)有个梁超群,他留过学,见识应该广,是个人才,让他给个意见。
去见了本人才知道,这位留学生果然是个人才,早在在鬼子侵入桂平之时,他就已经拉起一支五百多人的自卫队。找他给意见,当然就是一个字:打!
于是,在他的帮助下,1945年2月14日,大年初二,双罗村联合了周边众多村屯的群众,正式组织成立了自己的自卫队,建立起一支一千余人的联合抗日自卫队。
1945年2月15日,鬼子再次进驻大洋蕉树村。得知消息的村民认为,与其等鬼子前来扫荡,不如趁其不稳主动出击。
于是,在2月16日一大早,双罗村及周边大洋,罗播等数个乡镇的数支抗日自卫队,以土枪,土炮等民间武器进攻蕉树村鬼子驻点。
这是一场人数不对等,武器装备不对等,军事素养不对等的攻守战,本土抗日自卫队人数虽多,但火力不行,并且蕉树的鬼子还得到了附近鬼子支援,在军事经验,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各自卫队伍就下令撤退了。
这场战事战果微弱,只毙敌一人,人数众多却没有给敌重创,按这放大范围来说,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一场战事,但此战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此后大洋各支抗日自卫队一直处于防守状态,而大洋范围的鬼子再也不敢随意到各村抢粮,不敢走远,只在驻点周边整体活动,双方再无战事,周边村屯再也没有着受鬼子扫荡之苦。
这也体现了一种面对外敌的不屈而抗争精神。
直到3月中,大洋周边的鬼子往桂平白沙一带撤离。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