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钱大伟 文/图)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红框”成功落地山丹县各大景区,迅速成为当地旅游新地标,引发游客打卡热潮。此次“红框”的设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传播地理之美的创新举措,旨在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观景视角,感受山丹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坐拥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遗迹。境内的山丹马场,作为世界第一大马场,自汉朝霍去病时期便肩负起屯兵养马的重任,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骏马奔腾,雪山与草原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画卷,完美融合了农牧文明的独特魅力。而汉明长城在山丹境内绵延近200公里,汉长城与明长城并行延伸,烽燧、城堡星罗棋布,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默默讲述着千年来金戈铁马的边塞故事,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焉支山,森林茂密、松涛阵阵,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因匈奴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而声名远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
此次落地的中国国家地理“红框”,以其简洁醒目的红色边框,为山丹的美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取景器。在山丹马场,游客站在“红框”之中,背后是万马奔腾的震撼场景,蓝天白云下,骏马矫健的身姿与翠绿的草原相得益彰,随手一拍便是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片;于汉明长城旁,“红框”将古老沧桑的城墙、烽火台与远处的戈壁风光框入其中,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厚重;在焉支山景区,“红框”则将林海、山峰、溪流等自然元素巧妙组合,展现出焉支山如诗如画的生态之美。
“红框”不仅是游客拍照打卡的绝佳点位,更是山丹文旅品牌宣传的有力媒介。游客通过在社交媒体分享与“红框”的合影,以及框中的绝美风景,吸引更多人关注山丹,提升了山丹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少游客表示:“中国国家地理的‘红框’就像是一个品质认证,看到它落地山丹,就知道这里的风景一定不容错过。站在‘红框’里拍照,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中国国家地理》的杂志封面,特别有纪念意义。”
山丹县文体广旅局局长张春雷表示,未来将以“红框”落地为契机,深度挖掘山丹文旅资源的独特价值,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像“红框”这样具有标志性的文旅打卡点,让山丹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推动山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名片更加响亮。
一审:吴艳凤
二审:刘伯武
三审:黄东亮
来源:新山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