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对古镇村民以外的人进行收费。此举引发村民不满,随后景区入口通道处出现多则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逃票入村游玩。7月14日,景德镇瑶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向游客和原住民致歉,并宣布恢复原有经营模式。(7月20日 《工人日报》)
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周边设卡收费引发村民不满,甚至出现指引游客逃票入村的告示,而后景区致歉并恢复原有经营模式。这一事件,看似只是景区经营管理的小波折,实则反映出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这一关键问题。
景区设卡收费,初衷或许是为了规范管理、增加收入,以更好地保护古镇风貌、提升旅游服务。然而,这一举措却忽视了村民的感受。古镇村民长期生活于此,古镇是他们的家园,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配合。突然对非村民设卡收费,切断了村民与外界的一些联系,打破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还可能影响到部分村民依托旅游发展的小生意,村民心生不满也就在情理之中。
村民指引游客逃票入村,看似是一种“对抗”行为,实则是在表达他们的诉求。这一举动也提醒景区管理者,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寻求一种共赢的发展模式。村民对古镇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也是古镇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若能让村民在景区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自然会成为景区发展的坚定支持者。
景区在致歉后恢复原有经营模式,算是及时纠错。但这一事件带来的教训值得深思。在景区发展过程中,管理者需有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和管理模式,既要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又不能损害村民的利益。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景区收益分配,让村民能从门票收入、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获得相应回报;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与协商,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让村民参与到景区发展中来。
从更广泛的层面看,这一事件也为其他景区敲响了警钟。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而要注重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一个景区,只有在保护好当地文化、保障好居民权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因短期利益而破坏了景区与村民的和谐关系,破坏了景区的口碑和形象,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瑶里古镇景区此次风波,是一次挫折,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希望景区管理者能从中吸取教训,在未来的发展中,平衡好各方利益,让古镇在保护与开发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景区、村民、游客的多方共赢。(童方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