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的范迪尔,今年30多岁,在武当山玉虚宫步行街附近的一家武术馆学拳。一位美国老乡曾告诉他,“武当山是个让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现在,范迪尔已经适应了小镇的节奏,他会穿着道袍,站在街边老妪的地摊前,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挑拣红李子。像范迪尔这样来武当山旅居的有不少人。
作为武当山九宫之首,玉虚宫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皇家道场遗址。每逢周末下午,当地人陈先生会在玉虚宫内碑亭的一处草地旁,小声打开一个巴掌大的音响,来上一段武当拳或八卦掌。“到武当山的人,来自天南地北。有的人就在街边租房,在这里得住上好几个月。”陈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远道而来的人,是为了找到内心的平静。
武当山玉虚宫内的碑亭,不少居民在碑亭附近打武当拳。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2024年,武当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这个小镇实有人口7万人左右,总面积312平方千米。在国内,或许没有哪个小镇会因自带“仙侠”气质吸引这么多人来驻足。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早在明代,武当山就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1994年年底,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后,为瞻睹风景的游客慕名前来,热爱武当武术的人们也接踵而至。在这个著名的道教圣地,一些人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道”。
武当山金顶。受访者供图
小镇不小,足够国际化
范学锋有个习惯,每天下班后,他会开车来到一家武当传统武术馆。他在馆里的太极养生班学习道家传统108式太极拳。与他一起学拳的人年龄普遍偏小,很多都是二三十岁。
班上一个在北方做生意的小老板告诉范学锋,自己应酬多,颠倒了生物钟,整宿睡不着觉,成了心病,到这里学拳后,仿佛重回学生时代,跟着大家按时按点休息,精气神好了不少。范学锋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来到这里放下远方的担子,试图打破以往的规则,或者就是为了体验,让自己人生经历更丰富。
1994年,范学锋从郧阳师专毕业,之后分配到家乡的武当山志办公室,做旧志整理和编辑工作,那时他才22岁。如今,53岁的范学锋是武当山档案馆馆长,忙于手头上的档案史志事业。
“这些年,来武当山的人越来越多,武当山也越来越有名。”范学锋说,1980年7月,为加强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当地成立了“武当山风景区筹备处”。不到两年,“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顺势而生。自己参加工作几年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与“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了“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武当山金顶。受访者供图
武当山的第一张旅游图,就是范学锋参与开发的。后来,他又参与出版了武当山第一本旅游手册。这本册子几乎成了当时导游们的讲解法宝,各个景区都有详细的介绍,甚至一块匾额的来历和寓意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些小知识点解答了游客心中的疑惑,至于游客来了吃什么、玩什么、怎么吃、怎么玩,册子上也都讲得明白。
如今,游客们的出行攻略来自互联网平台。在各大网络平台的短视频中,武当山有着不错的流量。在范学锋看来,这是极好的一件事,不用看纸质手册,武当山也可以这么火。
武当山金顶。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武当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藏在了范学锋拍的照片里。“同样一个地方,两张照片前后对比,就能知道武当山这座小镇为何这么受欢迎。”范学锋告诉记者,武当山自然景观调查工作是他所在部门的职责之一。多年前,一些景区周边还未开发的区域一片荒凉,系统整治后,树逐渐茂密起来,路也宽敞不少。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变化,造就了武当山现在的模样。
生活在武当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范学锋总结了三点。他说,一个小镇每年能吸引这么多外国游客打卡,还能吸引不少专家学者来探讨世界文化遗产,说明它足够国际化;其次,武当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服务配套极其方便,生活起来较为悠闲自在;最后,被这么多古建筑和古遗迹围绕,与文物“对话”,能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4世界武当太极大会武术表演。受访者供图
有好风景,也有好传统文化
没有哪位游客,来到武当山会扫兴而归。
联合国专家考斯拉考察武当山时就曾感叹:“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学。”2006年,武当山62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武当山庙会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武当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这两项数据分别同比增长25%、29%。一位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人士介绍,去年,武当山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已由过去的1.79天延长到了2.11天。
武当山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武当山金顶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攀上金顶的游客,仔细观察会发现,屋子的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字样。这个建造于1307年的屋子,高3米,宽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实属震撼。
武当山金顶。受访者供图
作为武当山现存最完善宫殿之一的紫霄宫,也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紫霄”象征天上紫微星座,居中央为帝君,而“紫霄宫”则意为天地中央的紫坛,是块福地。它创建于宋代宣和年间,元代重建,到了明代又得以增建和扩建。紫霄大殿内矗立36根巨柱,顶上天花藻井及梁枋通体饰有龙凤、日月、云雷、海天、鸟兽、花卉彩绘,都是难得的文物珍品。
不仅如此,武当山还有太极湖、玄岳门、太子坡、南岩宫、五龙宫、琼台等多个景区。若把所有景区全部仔细地逛完,或许要花上四到五天。
武当山金顶。受访者供图
近日,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举行。神武峡,这条可以对话世界的生态文化长廊,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串联起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等9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7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地标,构成全长400多公里的“绿色奇迹走廊”。从这里出发,游客将一路领略武当仙山的神奇壮美、神农秘境的地球脉动、三峡大坝的现代奇迹、恩施土家的民族风情。
当地的老百姓为家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倍感自豪,一些人积极走进来,为宣传武当山传统文化服务。
薛小玲就是其中一员,全身心扑进了武当山灵韵艺术团。该团于2013年成立,100多个团成员都来自本地,平均年龄在45岁。“我们现在行程很满,到处去参演。”团长薛小玲说,每周一和周三,他们会固定去文化馆排练。
前不久,在“域见美好城市”2025巨量引擎城市生态大会武当山站活动上,薛小玲和团队成员出现在开场歌舞中,他们参演的节目是武当道乐。这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既有中国道教音乐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薛小玲(左三)和她的团员演完武当道乐,商量下次演出细节。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薛小玲告诉记者,团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弘扬武当传统文化这件事上,所有人都充满热情。“在宣传好武当山风景的同时,注重当地文化传承也极为重要。”她说。
山上好看,山下好玩
白天风景不错,晚上也有惊喜。
近年来,武当山投资建设了大岳武当城、玉虚街、太极之夜3个夜游街区。在太极之夜看过演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山上有好看的,山下也有好玩的。与以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不同,现在我们这里晚上也非常热闹。”
武当山金顶。受访者供图
去年国庆假期,“武当·太极之夜”夜色新消费文旅街区正式亮相。居民和游客走上街头,就能沉浸式观看不同的表演。太极湖畔的音乐水秀、临湖舞台的武当七侠,让人津津乐道。刘女士说,街区里舞太极剑、打武当拳的演员,不少人是来自当地的武馆。
胡玮哲是其中一些舞剑挥拳演员的师傅。他是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也是武当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创办了武当玄门武术院。胡玮哲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对武术的认知有了变化,“并不是说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就送过来学武。很多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长,是因为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把孩子送过来的。”
“武当一梦”大型演艺综合体也吸引了不少客流。“武当一梦”园区位于武当山迎宾大道,毗邻高速出入口,距武当山主景区1.5公里,距武当山城区2.5公里。园区以国际化演艺理念、高科技设备装置、高品质艺术创排,震撼展现太和与太极、武当与真武的文化魅力,将“天下第一仙山、太极无双胜地”之美与沉浸体验游娱之乐深度融合。除了主秀《武当一梦》、沉浸式伴筵演艺《大话武当》及巡游演艺《仙界迎宾》《樃梅证道》《养生福地》《胜境仙踪》《太极威灵》等精彩演艺节目外,“入境武当”VR与球幕影院,以及每周数次的无人机表演和烟火秀也成为亮点。
“武当一梦”大型演艺综合体前的灯光秀,不少游客在此打卡拍照。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未来的武当山是什么模样?当地已绘就蓝图:武当山要建设的是富有“国际范、中国风、武当韵”的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太极文化圣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面向未来的世界文化综合体。
记者了解到,根据十堰市相关工作部署,今年将坚持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文章,打造集大岳龙顶、太极祖庭、功夫之都、中医圣地、隐仙社群“五位一体”的“武当新圣地”,奋力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力争2025年武当山特区旅游人次突破1400万,旅游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