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山大学合作,在阳朔设立全球首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期间,发布《阳朔宣言》,聚焦旅游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这一创举源于阳朔独特的生态与文化价值——喀斯特地貌、漓江山水、千年农耕文明与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其成为研究旅游对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的天然实验室。

▲2005年7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球首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阳朔观测点奠基仪式现场
观测点依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技术支持,构建了涵盖生态保护、社区参与、文化传承、经济收益等维度的监测体系。20年来,观测点累计发布30余份专题报告,通过《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使用指南》等国际标准文件,为全球40余个观测点提供方法论支持。监测成果不仅推动了阳朔本地旅游的变革,更为全球旅游发展贡献了宝贵的“阳朔智慧”。

▲2023年6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培训班暨阳朔县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智库大会在广西阳朔举行

▲2025年7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培训班暨全球第一个观测点(阳朔)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在云南元阳举行

▲黄布倒影(漓江景区供图)

▲遇龙河沿岸风光
阳朔的旅游发展从“过境地”到“世界级旅居目的地”。风格各异的民宿像星星散落在山水间,游客说:“住在这里,每天醒来都是一幅水墨画”。清晨在遇龙河骑行遇见稻田艺术,午后去兴坪古镇学画山水画,傍晚到骥马村体验农家宴,夜晚在《印象•刘三姐》赏一出大戏。户外活动让阳朔更加活力四射。在漓江边偶遇练太极的外国老人,在咖啡馆里听到讨论攀岩路线的中外岩友;体育爱好者通过铁人三项赛和徒步越野跑等赛事挑战自我。如今的阳朔,早已不是单一的“看山看水”,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途经点”,而是一处把山水写成诗,把日子过成歌的旅居胜地。
20年间,阳朔年接待游客从2005年的353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232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从5.53亿元跃升至333亿元,连续6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印象•刘三姐》
▲国家甲级民宿墨兰山舍

▲2024诺诗兰阳朔100国际徒步越野赛

▲热气球

▲攀岩

▲智慧旅游(遇龙河景区供图)
曾经,阳朔或许只是山水间的宁静小城,而如今已成为全球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让阳朔从“绿水青山”走向了“金山银山”。
来源: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作者:卢冰琼 谭婷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