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这座8D魔幻都市的悬崖峭壁上,一座由吊脚楼演变而来的建筑群——洪崖洞,正以每年超2800万游客的流量,成为风靡全球社交媒体的文旅打卡地。7月18日,在“2025年重庆城市国际传播论坛”分论坛“城市品牌的传播穿透力: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现场,洪崖洞的创始人何永智分享了洪崖洞如何成为风靡全球社交媒体的城市文化符号。她的分享不仅揭示了一个文旅地标的诞生密码,更展现了传统文化通过创新与新媒体力量焕发全球魅力的经典案例。
(洪崖洞的创始人何永智分享洪崖洞如何成为风靡全球社交媒体的城市文化符号)
建筑创新:悬崖上文化基因重组
何永智认为一座城市长久存在的地标性建筑是城市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她决定建造洪崖洞。洪崖洞的崛起始于一场“不可能的任务”。面对进深仅29米、高架桥横穿的“不可用地”,何永智以三次设计突破传统思维:将巴渝吊脚楼从5层“拔高”至11层,在4楼嵌入“空中天街”,用水泥仿木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种“用当代手法重构传统”的理念,使洪崖洞既保留了重庆山地建筑的基因,又赋予其迭代更新的生命力。何永智介绍她的建筑结构允许内容无限更替。短期靠打卡引流,长期靠体验留客,何永智坚持洪崖洞迭代更新,避免审美疲劳。从《重逢1980》《巴渝十二景》到“时空穿越”,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文化符号的辨识度。洪崖洞的成功,重新定义了城市地标的价值逻辑,复杂的假木头雕花、层叠的吊脚楼轮廓,构成强烈的视觉记忆点,远超“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
新媒体引爆:从“十年沉寂”到“一夜爆红”
(洪崖洞的创始人何永智分享洪崖洞如何成为风靡全球社交媒体的城市文化符号)
洪崖洞的走红轨迹印证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法则,何永智主动拥抱短视频、短剧等轻量化传播,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社交货币”。前五年亏损、第二个五年持平,却在第三个五年因短视频爆发而逆袭——同样的建筑,因社交媒体的几何级传播成为“打卡圣地”。何永智敏锐谈到网红是入口,没有自发传播力,长红只是空谈。洪崖洞的立体夜景、魔幻层次、灯火阑珊,天然适配短视频的视觉冲击力,用户自发生产的“赛博朋克山城”“千与千寻现实版”等内容,使其成为算法推流的宠儿。
洪崖洞的火爆绝非偶然,它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技术赋能与传播革命的精准实践。它证明了一点:当现代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站在社交媒体的风口,便能跨越山海,成为世界眼中的“中国浪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