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跨越时空的信件悄然抵达,带来一曲激动人心的红色旋律,诉说一段令人动容的红色历史……7月20日上午,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沉浸式博物馆研学“穿越时空的汇响——百代小楼沉浸式研学活动”,在《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精彩上演,拉开了2025年暑期“家门口的博物馆”青少年研学系列活动的序幕。
孩子们手持“1934年的来信”认真听老师讲解
《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内,早早聚集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他们手持聂耳寄出的信件,在小楼内探索。这是一封聂耳在1934年4月写给司徒慧敏的信,内容关于探讨《风云儿女》主题曲初稿事宜。但因为“时空扭曲”,这封信来到了2025年,指引着一群青少年开始一场沉浸式红色追光之旅,共同完成任务,帮助这首歌曲得以创作完成。
触摸老唱片教具
整场活动随着基于历史的剧情展开,10多种还原历史细节的互动道具被精心安排在各个环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1935年金城大戏院的电影票、灌制国歌的老唱片、“爱国新声会”邀请函……活动将博物馆参观与剧情互动有机融合,孩子们不仅可以触摸老唱片教具,倾听老唱机里发出来的历史回响,还可以对百代小楼里的歌曲进行打分,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曲。
“我们希望孩子不是简单地听故事、看展览,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走入历史、理解历史。”研学项目策划人张淳淳表示,如何深度挖掘博物馆文物的故事,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通过各种互动,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来,从而引导孩子们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故事。”
聆听老唱机播放的音乐
“听到20世纪30年代老唱机播放的声音,我感觉像是穿越到了过去。”马上就要升七年级的何同学认真写下自己对歌曲的评分,《国际歌》《渔光曲》《卖报歌》……这些爷爷奶奶哼唱的歌让她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这次的活动代入了故事剧情,每个人还要完成任务,更加引人入胜,让我们更有学习的兴趣。”
为百代小楼里播放的歌曲打分,选出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
据了解,“穿越时空的汇响——百代小楼沉浸式研学活动”将覆盖整个暑期,7月和8月的每个周末都会开设一场,对全社会开放报名。
该活动还联动徐汇的其他红色场馆,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等。凡参加百代小楼课程的青少年均可获得一张“汇响卡”,凭卡可享受上述场馆提供的多项联动福利,覆盖打卡、纪念、文创、互动等多个层面,获得多元化的博物馆红色研学体验。
记者:王永娟、陆海捷
编辑:宁平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