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建、老街旧巷
蕴藏着文化基因
传承着悠长文脉
中交建设者们
以“古法新生+科技赋能”
令古城老街焕发生机活力
这个暑假
邀您跟随中交项目
穿越时光岁月的洗礼
探寻古城的光阴故事
畅享独特的文化体验
转经筒、酥油茶、藏式彩绘……在见证汉藏交融、民族团结的西藏拉萨老城区,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西藏历史变迁的印记,镌刻着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高原的深厚情谊。
一公局集团承建的拉萨老城区综合保护项目,以八廓街为核心,对1.33平方公里区域实施保护性改造。项目团队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理念,修复时沿用传统门窗和花饰,最大限度保留了藏式建筑风貌。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过程中,采用分段施工、搭建临时通道等方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古城肌理,更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花神荟、英歌舞、大锣鼓……在融合潮汕文化、华侨文化与海洋贸易文化的广东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一系列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危旧房屋摇身一变,化为“潮街”,百载商埠的市井烟火延续至今。
四航局参建的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顺昌街区)改造项目,创新采用“文献溯源+数字建模”的双核技术,通过BIM建模为每栋建筑定制个性化施工方案,对危旧房屋原有框架进行抢救性保存修复。项目同步升级地下管网、道路、消防设施,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与社区功能升级的协同发展。
夜幕降临,一场大型沉浸式光雕艺术演出在江苏南京中华门拉开帷幕。绚丽的光影交织成美轮美奂的画面,厚重的城墙随即变身巨大的“幕布”,享有“天下第一内瓮城”美誉的中华门仿若一座沉浸式剧院。
中国城乡成员企业良业科技打造的《心印·中华门》演出,以六百余年历史的中华门为叙事轴线,融合南京白局、传统戏剧、舞蹈、琵琶、马灯等多种非遗和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真人实景演绎、3D投影秀、光影互动等方式,生动演绎出“三大主题”共12个故事,实现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的完美交融。
“以前路面坑洼、出行不便,现在路好走了,还添了文化元素,我们老居民很自豪!”经更新改造的山东济南古城已成网红打卡地,后宰门街市民张永梁感叹道。
三航局承建的济南明府城片区道路提升一期工程,采取“一街一策”模式对古城16条街道实施精准改造,在保留泉水穿流、青石板路等历史风貌基础上,通过“山、泉、湖、河、城”共生格局强化“泉城”独特标识,为“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筑牢坚实基础。
古镇朱栏连画檐,三里城厢漾墨香。在建设者的匠心雕琢下,四川成都城厢古镇正褪去尘埃,古韵今风相映成趣。
由中交疏浚承建运营、二公局参建的成都城厢天府文化古镇项目,是集修缮风貌古建、建设房建园林等多元一体的古镇更新项目。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适用于古镇修缮的川西古镇木结构民居三防技术,累计修复省级文物保护建筑6个、不可移动文物66处。运用电影美学造景手法,以宋代南方丝绸之路川西起点为时空背景,通过精湛的美术场景和沉浸式演艺,复原千年前“丝路瓦舍”市井繁华盛景,把城厢天府文化古镇打造为成都东北最具人文气质的文化坐标,成为展示蜀地原真生活与历史人文的典范样本。
青砖黛瓦映衬汉阙巍峨,傩戏声声唤醒千年记忆。四川芦山老县城为三国名将姜维屯兵时所筑,故也称“千年姜城”,古城内现存明清古建、非遗技艺等文化遗产。
中交路建承建的芦山汉姜古城4A景区改造项目,采用传统工艺修缮文庙和古戏台,在木构架内部巧妙嵌入碳纤维和钢构件,既保护了建筑外观又增强其承重能力。同时,运用“白灰+糯米浆”粘接的方式嵌入青石板路,打造步行长廊,保留街巷“鱼骨状”街巷肌理,将芦山汉姜古城4A景区打造为“蜀西文化会客厅”。
1972年,十万知青历经二十余载,通过肩挑手提筑成了亚洲第一大拦河土坝——柘林大坝,他们居住过的房屋被保留下来,成为历史的记忆坐标。
二公院设计的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柘林老街项目,在设计时秉承“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精神,通过提取苏联式红砖、墙面、符号等建筑元素,复刻上世纪70至80年代建筑风貌。项目还将大坝工业遗产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融入知青文化大街改造。如今,柘林老街形成了集地方名优特产、非遗展演、灯光演艺秀、特色名宴、茶楼等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红桃粿、武术馆、百年老商号……思贤路是广东揭阳古城商贸、文化中心片区,见证了粤东繁华商业史,一场古城微改造令千年商埠在现代光影中化作流动长卷。
四航局承建的揭阳古城东入口及核心区项目,采用传统灰塑工艺复原骑楼立面,精准修复“金、木、水、火、土”潮汕特色五行山墙,完整保留骑楼古厝建筑肌理。项目在夜景设计时引入“非遗光影叙事”,将舞狮、灯谜习俗等文化符号转化为动态投影,使骑楼和青石板路成为流动的民俗画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