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溶江与小溪河如碧带环绕,在湘西吉首的十里盆地间,悄然勾勒出一幅古老的“乾卦”图景——这便是乾州古城。始于明万历年间的城墙依水而筑,三面临水,一面傍山,七百余载风霜未曾磨灭其作为南方长城锁钥的雄浑气魄。历史在此层层沉淀:夏商先民于此生息,秦汉舟楫成就商埠繁华,至明清更跃升为统摄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枢,稳居湘西四大古镇之首。

步入古城,时光的密码镌刻于每一条青石板路。
“三门开”奇构无疑是古城建筑史上的惊鸿之笔。巍峨的南门通济门与两侧耳城相依,呈“品”字雄峙于万溶江畔,三道城门洞开,30米高的青石城墙如巨龙盘踞。当舟楫靠岸,商旅需由东西耳门辗转入城——这般匠心独运的月城格局,放眼华夏古城遗存,堪称孤例。
胡家塘则静卧千年,大塘小塘如明镜相映。塘心“安澜”古井深不可测,清泉汩汩,曾于1925年川军围城之际滋养万千军民,助其同仇敌忾守城半月。乡贤杨味蔬题名“安澜”,力挽狂澜的期许至今仍刻于石上,字迹虽被岁月抚淡,风骨犹存。
北门拱极门,青石与糯米灰浆砌就的22米高墙,诉说着清嘉庆年间的边关峥嵘,曾见证多少兵戈铁马的岁月。而乾州文庙以4887平方米的恢弘气势冠绝湘西古建,棂星门、状元桥次第展开,昔为圣贤香火地,抗战时作弦歌不辍的教室,今化身为抗日救亡与湘西俊杰的展览殿堂,文脉在此完成从祭祀到传承的千年嬗变。

穿行古城,桥亦为诗。
风雨桥三塔凌波,南北桥头阁楼暗含七夕佳期与幸福绵长之寓,中央三层阁楼更将土家“三月三”、苗家“四月八”与苍穹之巅的想象融于飞檐斗拱间。辛女桥则以晃动摇曳的铁索串联起无数同心锁,恋人们刻下的誓言随江风轻吟,仿佛桥身每一次微颤都是爱的回响。黄永玉先生捐建的画桥如巨型屋宇横跨清流,既是通往艺术圣殿的独特甬道,亦成为古城水墨长卷中最具现代精神的点睛之笔。而三喜鹭桥汉白玉桥面上,五只白鹭偎依于荷池之中,凝固的飞翔之姿倒映碧水,平添空灵生趣。

漫步乾州,城墙砖石间回荡着苗疆商埠的鼎沸人声,文庙梁柱上浸染着烽火学子的琅琅书韵,古桥倒影里流转着世代匠人的巧思。这座因水成卦、因战而兴的古城,早已超越了砖瓦木石的堆砌,成为湘西魂魄的栖息之所——一部在桨声灯影里持续书写的传奇,静待你踏入它的扉页,亲阅那流淌于血脉中的山河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