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山东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人海如潮,大批游客市民在海边游玩。图/IC photo
每年夏天,总有一些城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大众视野。从2023年“村超”引爆贵州榕江,到2024年“胖东来”让许昌走红,再到阿勒泰凭借电视剧成就旅游神话,“小城逆袭”已经成为中国暑期文旅市场中最令人兴奋的趋势之一。
2025年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凭借独特的内容、清晰的定位与社交媒体的强势助推,悄然积蓄热度,等待一场全面爆发。比如在暑期来临前,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即已经为江苏各地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流量,引来大批网友线下“打卡”,为当地旅游消费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这份“网红潜力城市TOP20”榜单的预测,通过因子分析、聚类算法、复合指数评价和城市相似度评估四种方法进行整合加权,最终得出城市热度的综合评分。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如2024年暑期抖音巨量算数的关键词搜索指数、2025年6月关键词搜索指数的同比值、2025年5月底-6月底抖音生活服务平台美食及旅游类城市搜索量及视频投稿量同比值, 2024年暑期美食及旅游类的热门话题数、参与人数、曝光增量,城市美食旅游类视频的互动数据(如点赞数、评论数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预测分析的城市样本继续沿用“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告”的城市名单,因此不包含一些传统热门旅游城市(如三亚、丽江)以及早已走红的典型网红城市(如洛阳、淄博),主要包括年度旅游人次超1亿的“长红城市”和具有成为网红城市的潜力城市等,共计100个城市。同时,由于研究的数据主要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数据维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结论的适用范围。
威海领跑,徐州紧随:避暑与事件驱动双重效应
榜单中名列前茅的威海,无疑是2025年暑期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威海,这座坐落于胶东半岛的海滨小城,凭借清爽的气候、舒缓的节奏,成了许多家庭旅居度假的“北方版大理”。与去年相比,2025年6月威海在抖音美食旅游类城市搜索量同比上涨103%,在百城样本中高居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苏超”概念加持带火的城市——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徐州历史上以工业见长,并非传统旅游胜地。然而今年徐州的走红,除了自身长期的深耕之外,也离不开“苏超”的火爆,引来大批网友线下“打卡”。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苏超”相关旅行热度暴增数倍,带动徐州等地酒店预订量同比翻倍。徐州在“汉风古韵”与“球迷之夜”的双重加持下,从曾经的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夏日网红之城”。这种“事件驱动型”城市走红,也已成为近几年许多城市文旅爆发的共性路径。
本次上榜的城市还有烟台、太原、温州、阜阳、宁波、唐山、荆州、汕头等城市。这些城市体现了暑期旅游的新动能:避暑生态游、高铁新线带动游、网络话题游、美食探店游等多股潮流,正在将一些非传统热门城市推向聚光灯。
一些城市可能一度被视为“小众”或“过路地”,但只要抓住机遇打造出特色亮点,完全可能后来居上,甚至一举跨入年游客过亿的行列。尤其是,在今年暑期避暑游和文化体验游“双轮驱动”,许多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且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小城市增速领先,有望成为黑马。
2025年7月3日,广东汕头,夜幕降临,汕头的小吃一条街瞬间热闹起来,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点燃夜经济。图/IC photo
潜力城市的“弯道超车”:靠爆款还是靠实力?
相较于长红城市,网红潜力城市的内部竞争则更加激烈和多元化,既有威海、烟台这样的滨海避暑胜地,也有太原、温州等正在挖掘自身文化旅游潜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种多元化特征使得网红潜力城市组群呈现出更强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社交媒体表现方面,网红潜力城市更多呈现“增量爆发”的特征,虽然基数相对较小,但增长率往往更为亮眼。比如,威海在2025年6月的平台搜索数据同比增长103%,位列所有样本城市第一,这种爆发式增长反映出潜力城市在特定契机下的巨大传播潜能。徐州因“苏超”话题而获得的关注度暴增,体现了社会事件对中小城市旅游热度的放大效应。这类城市往往能够通过单一爆点实现快速出圈,但如何将一时热度转化为持续吸引力,仍是它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内容生态上,网红潜力城市更多时候是依赖于“爆款效应”。这些城市的走红往往源于某个特定事件或现象,如近期“苏超”足球赛事带火江苏相关城市等,其视频内容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传播效率和用户参与度。虽然内容总量不如长红城市,但单个爆款内容的传播效果往往更加显著,用户的参与热情和互动深度也相对更高。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传播快,但劣势在于可持续性较弱,容易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
因此,相较于长红城市,网红潜力城市的增长更多依赖于“创新突破”和“差异化定位”。比如,威海的成功在于准确把握了避暑旅居的市场需求,通过民宿长租、生活化体验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了区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全新价值主张。徐州等江苏城市通过“苏超”体育赛事的包装运营,成功将体育IP转化为旅游流量,体现了中小城市在特色资源挖掘和事件营销方面的创新能力。这类城市虽然在传统旅游资源方面可能相对薄弱,但往往能够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和灵活的运营策略,在特定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而在发展路径上,网红潜力城市则更多需要采用“弯道超车”的策略,通过精准定位、创新营销、差异化服务等方式实现快速突破。这种路径差异决定了两类城市在资源配置、发展重点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考量和选择。
总之,相比“长红城市”稳扎稳打的厚重,这些“网红潜力城市”更像是暑期旅游舞台上最具期待感的新人角色。它们或许现在还不那么“满房满桌”,但正用一股鲜活、诚意十足的姿态,努力争取被更多人“看见”。而在一个处处都能上热搜、时时都能变主角的时代,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或许正是未来中国旅游版图最值得关注的动向。
文/郑伟彬
编辑/肖隆平
校对/张彦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