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酷暑难耐,于是带着老妈去承德的避暑山庄转了一圈,这个曾经皇帝喜爱的夏宫,如今却被很多人叫作“中暑山庄”,那么避暑山庄到底避不避暑?好不好玩?真实体验分享给大家。
坐着火车到承德,下车的那一刹那还是蛮热的,想着到了山庄里会不会凉快些?毕竟自打1703年49岁的康熙帝开始建造避暑山庄后,他几乎每个夏天都去,10月前后才回京,每年驻跸近半年之久。
避暑山庄离承德火车站并不远,车行只需10分钟。正门“丽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取自《易经》“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意为“光明正大的门”。“丽正门”三字分别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如今的大门口还有开城仪式,让大家沉浸式地感受几百年前的盛世。清圣祖康熙建避暑山庄并不是纯为了享受,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并被不少学者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23岁的康熙在南方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为保持满族“骑射”的战斗力,加强对北方的管理、巩固边防,于1681年,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天带领王公大臣、皇子皇孙和八旗军队们举行“木兰秋狝”,即在围场里狩猎。
为解决沿途的吃、住、物资运输等问题,这一路便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就是这样建立的。因热河行宫位于北京与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既可俯视关内,又可外控蒙古各部,于是成为了众行宫的中枢,被大规模修建,1711年被康熙命名为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的面积有564万平方米,是故宫的7.8倍,颐和园的1.8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皇帝来这里不光为了围猎,还得工作,召见群臣、批阅奏章、接见少数民族领袖、外国使节等。
整个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苑景区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规划上也很有意思,西北为山区、东南为湖区、北部为平原区,是我国版图地貌的缩影。
从“丽正门”进来便是宫殿区,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和北京的紫禁城一样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第二道大门上有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四字,但注意看“避”字竟多了一横,难道皇帝写了错别字?有人说这是古体书法,也有人说康熙是为避免“逃避”之意特意这么写的。
迈入有别字的内午门,便是避暑山庄的正殿“澹泊敬诚”殿,是皇帝在避暑山庄听政、举行重大典礼之处,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 又用楠木进行改建, 故又称“楠木殿”。
乾隆和他爷爷康熙一样,非常喜欢避暑山庄,所以他在位时也不停修建,一直修到他81岁。而且他来的次数比他爷爷还多,不过他的爸爸雍正在位时却一次没来过。
有人说因为雍正喜静、不喜欢骑射、杀生,故在位后没举行过“木兰秋狝”,所以没来过避暑山庄;也有人说雍正即位时国库亏空,他勤奋工作,每天只睡3、4个小时,所以根本没空来;还有人说因山庄关联康熙废太子胤礽及十三弟胤祥被囚事件,雍正有意回避。不过晚年时他自己说因为太忙了,但还是鼓励后人要效仿先帝举办“木兰秋狝”。有了老爹这句话,天生外向的乾隆自然总往避暑山庄跑。
“澹泊敬诚”殿的殿内正中悬有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紫檀须弥宝座后面是一扇高3米的紫檀木屏风,上面雕刻着四季农耕和丝织生产的场景,表达着清帝勤农安天下的思想。
大殿的天花板上有万字、寿字、五福捧寿的雕刻。
地面与台基用为紫豆瓣大理石。
“澹泊敬诚”殿后面是“四知书屋”殿,康熙原叫它“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增题“四知书屋”,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
这里是皇帝召见朝臣及各族王公,处理军国要务及举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处。
清帝在此召见过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三世、四世、班禅六世,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
继续往后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接受后妃们朝拜的之处。康熙曾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故题名“烟波致爽”,今它被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咸丰时,慈禧居西跨院,慈安住东跨院。
不过1820年的9月2日和1861 年的8月22日,嘉庆、咸丰两位皇帝都是在这里去世的。著名的辛酉政变也发生在这里。
清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把无数珍宝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焚毁。咸丰以“木兰秋狝”为名,带着老婆孩子逃到避暑山庄,让弟弟奕沂留守京师,督办和局。
奕沂在英法俄的武力逼迫和恫吓挟持下,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帝就是在“烟波致爽”的西暖阁炕几上(下图)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丢了香港、九龙和东北及西北的大片领土。
继续往后是“云山胜地”殿,因其踞岗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
“云山胜地”殿出来,宫殿区就参观完了,可以去山区,也可以去湖区。山区占了整个山庄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全靠走对于外地来的游客来说不太现实,所以有中巴车,不过车票要单买,60元/人。当然不想去也可以直接去不远处的湖区。
山区的中巴车坐着还是有点刺激的,所以一定系好安全带,不过山区里的植被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比宫殿区凉快多了。
车有三个停靠站,第一站可俯瞰承德的市区,可看点一般。第二站叫“二马道”,必须要下来,因为爬上山庄的宫墙可以眺望到外八庙中很有代表性的两座:小布达拉宫(即普陀宗乘之庙)和班禅行宫(即须弥福寿之庙)。花60元车票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看这里。
普陀宗乘之庙(下图),远眺确实很像布达拉宫,这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自己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的佛教庙宇,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从这里看全貌要比过去参观更震撼,而且去参观的话要爬很多台阶,所以对于腿脚不好的人来说,这里看轻松又省力。
向右看是须弥福寿之庙(下图),是乾隆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他七旬庆典,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修建的。班禅行宫和小布达拉宫都有金顶,这里都能看到,俗话说“背靠金山,富贵平安”。
山区转完是湖区。康熙和乾隆都去过全国很多地方,他们都很喜欢江南的园林、湖泊,所以就把喜欢地方的样貌也搬到了这里,看这儿像不像西湖的断桥。
湖区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所造,比如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不过想泛舟湖上或登岛参观又要单买船票,每人70元,这个我们没坐。
湖边有个“烟雨楼”,是如今湖区最有名的建筑,因为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漱芳斋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烟雨楼是仿照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修建的。
烟雨楼的后面以一段栏杆直凌水面,既可远眺万树园之广阔,又可俯瞰如意湖之浩渺。
对面的万树园属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绿茵如毯,苍松巨柏散落其间。当年万树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最大的一座御幄蒙古包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如今里面还有一座他手书的《绿毯八韵》诗碑,在烟雨楼的后面就可以眺望到。
最后要到湖区的东北看一下著名的“热河”,它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更是山庄前身“热河行宫”名字的来源,还是我国最短的河流,而且全年不冻。
泉水从山庄的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在很多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踪迹。据说冬季天气达到零下时,这里的水温依旧保持在8℃,所以早晨会雾气飘飘,有如仙境。
如今山庄内还能碰到“皇帝”、“皇后”带着“众嫔妃”为大家跳舞,欢乐一片。
总体来说,避暑山庄的票价如果和北京景区比并不低,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外地的一些人为景区比,也还是值得好好看一次的。
网上对承德的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也众说纷纭,这次我们也看了,也说一下真实感受。
这个演出不在避暑山庄里,是以元宝山为背景,由近千人以及众多战马参演,时间为70分钟,票价根据座位分为198元和268元。如果之前没看过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演出,这个“康熙大典”还可以看一看,毕竟也是类似的人海、光影战术。
但如果看过“印象系列”,这个就不建议看了,在剧情节奏、舞美灯光上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上图的布景还挺唯美的,但看下图,导演可能想用我国山水写意的墨色表现荷塘,但这一团团的黑白色着实让人无语。而且剧情太拖沓,其中几个厨师三句半的内容也不高雅。
承德的早晚还是比北京凉快很多,所以逛景区的话尽量早点起。下一篇我们去看看承德的外八庙。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