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这台1988年的建设型蒸汽机车是大同机车工厂生产的”……虹口区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明珠园火车头广场上,市民导学志愿者王志豪正在向孩子们介绍淞沪铁路的历史。
“上局徐段是什么意思?”“大柏树的由来是怎样?”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随着志愿者的讲解,淞沪铁路江湾站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也渐渐揭开,新闻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们也参与其中沉浸式学习。
7月19日,以AI赋能人文行走主题行走活动之“探寻工业足迹 重温红色江湾”在虹口区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拉开帷幕,沪上百组家庭全程打卡了明珠创意产业园、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明珠园火车头广场和时光隧道四个点位。本次人文行走主题线路,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理念,通过探寻虹口的百年工业印迹,设计一系列融入数字阅读、AI创作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享受人文行走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淞沪铁路是民族工业的一个里程碑,为当时上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现如今,配合城市建设,淞沪铁路大部分铁路路段已被拆除,而在3号线大柏树站附近保留了淞沪铁路的重要站点——江湾站旧址,旧址边树立的一块石碑,也成为孩子们追溯这段铁路历史的起点。
人文行走青少年导学志愿者、广灵路小学四年级的时陈阳同学,落落大方地将江湾站的历史娓娓道来,“淞沪铁路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它的诞生和重建,本身就是近代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缩影……”大家聆听着,感受着,1876、1897、14.5……这些与淞沪铁路相关的数字,在“数字接力”的游戏中,被同学们重温并掌握,再抬头望向呼啸而过的地铁3号线,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感油然而生。
在明珠园火车头广场,孩子们还过了一把“重走淞沪路”的瘾。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张“淞沪铁路”地图被徐徐拉开,孩子和家长们齐心协力将小球从“吴淞口炮台湾”运送到“宝山路”终点站……
“从老厂房到今天的创意园,园区里的各种历史遗迹也焕发了新生......”,在明珠创意产业园的路演中心,人文行走企业导学志愿者钱锦朵正在讲解园区的历史和发展。在“巧手搭模型”活动环节,孩子、家长和志愿者们分工配合,拼搭火车模型,在互动中重温铁路历史,于团队协作里感受工业发展的脉动。
虹口区社区学院助力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大思政课建设,依托虹口“文化三地”特色资源,以线下+线上沉浸式体验的学习方式,通过本次人文行走主题学习活动进行课程实践,让家庭成员在共同探索人文的过程中,同步学习各类课程知识,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让人文行走课堂真正移动起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